自從端午節被韓國申遺成功后,韓國就盯上了我國的傳統文化。在剽竊的同時,還要給自己打上“原創”。為了證明韓國擁有悠久的歷史和文化,韓國人做了很多可笑的舉動。比如將他們臆想的神話當作歷史,或將中國古人改成“韓籍”。這不,為了證明孔子是“韓國人”,韓國一些專家和學者,甚至拿出了三大“鐵證”。那這所謂的三大“鐵證”又是什么呢?聽爆史君給大家慢慢道來。
第一,
朝鮮的創始人箕子曾在山東生活過一段時間,算半個山東人。而孔子出生在山東,所以也可以算是“韓國人”。不得不說,韓國學者真是邏輯鬼才,“生搬硬套”這個詞,讓他們學得是明明白白。但他們似乎忘了,箕子和孔子基本扯不上關系。而他們與箕子朝鮮,也沒啥關聯。
箕子是商王文丁的兒子,紂王的叔父,與微子、比干并稱“殷末三仁”。他的封地箕地在今山西太谷東北部,并不在山東。商朝滅亡后,周武王請箕子為周朝效力,箕子不肯,便帶著弟子和一批殷商舊貴族向東而去。在前往朝鮮半島的過程中,箕子一行人曾路過山東,這就被韓國學者當作了“證據”。但是孔子出生時,箕子都已不在了,二人談何扯得上關系?再說,如今的韓國,與當初的箕子朝鮮又有幾分關系呢?
第二,韓國神話人物檀君是一位強有力的征服者,不僅征服了周邊的小國,甚至曾將中國的中原地區收入囊中。如此一來,中原地區的孔子,就成了“韓國人”。但這個所謂的“檀君”,完全是朝鮮人杜撰出來的一個神話人物,不僅在中國歷史上毫無記載,而且在朝、韓兩國都是飽受爭議。
至于說檀君征服中原,那更是無稽之談。在古代歷史上,朝鮮一直都是中原王朝的附庸,何時具備過反抗中原王朝的能力?不過這也符合韓國學者的作風,畢竟在他們筆下,當年李世民遠征高句麗都被射瞎了一只眼。還有什么是他們編不出來的。
第三,中國人有祭祀孔子的傳統,而韓國也有很多祭祀的習慣,所以孔子是韓國的。他們這思維方式真是叫人佩服,不說韓國人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很深,而是通過他們現有的習慣,逆推出中國文化和名人是他們的,真是一個字:絕!
對于韓國專家和學者拿出的所謂三大“鐵證”,我國僅用兩個字予以回應:荒唐!雖然韓國的舉動有如跳梁小丑,但也不得不讓我們心生警惕。他們現在搶端午節、搶泡菜、搶孔子和屈原,只是試探。但若放任他們去做,真有可能讓他們反客為主,以假亂真。
借用一位博主說的話,在當今世界上,有很多國家和地區還不了解中國和中華文化。如果持續被韓國等國家欺世盜名,那不熟悉的國家就真的誤以為韓國代表了中華文化。再過幾百年,中國將真有可能喪失中華文化的專屬權。所以保護中國傳統文化迫在眉睫,不能只當看笑話似地對待韓國申遺、爭搶文化名人的舉動。大家是如何看待此事的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