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云之南,我心的方向,孔雀飛去,回憶悠長,玉龍雪山,閃耀著銀光,秀色麗江,人在路上……”看到這段自帶BGM的文字,你是否和我一樣仿佛已置身于那片遙遠神秘的土地。在云南,旅居是一種詩意棲居,是一種與自然、人文深度交融的體驗。這里不僅有令人沉醉的美景,更有悠閑自在的生活。從大理的慢生活,到玉溪的花樣運動,從楚雄的彝族風情,到文山的山水靈秀……云南的每一寸土地,都有你意想不到的驚喜!.
在這里,你可以放慢腳步,融入當地生活,感受不一樣的煙火氣。不僅如此,而且,還有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云南有座古老的鐵索橋,一橋分兩段全國罕見,橋下就是滾滾怒江!可能好奇的朋友就會問了,云南這座古老的鐵索橋到底是在哪里?那里又有著哪些少為人知的秘密?帶著這些疑問和好奇,今天就和大家一起來聊聊,有關雙虹橋的那些事。雙虹橋,原名飛梁橋,飛橋,又名雙猴橋,位于中國云南省保山市境內。
跨越怒江,是永昌古驛道上唯一保存最完整的雙孔鐵索吊橋。雙虹橋于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始建;于民國12年(1923年)重建;于民國31年(1942年)5月橋面被拆除;于民國33年(1944年)5月被修復;于1950年、1980年、1996年、1998年、2016年先后被修復。雙虹橋東起楊柳白族彝族鄉魯村,西至芒寬彝族傣族鄉燙習村;橋總長162.5米,寬2.8米;為鐵索吊橋。它是茶馬古道的組成部分,為第四批云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該橋利用江心天然巨型礁石為墩,將東西兩橋的交界部分搭架于江中心的橋墩上,以減輕橋的承受力而分兩段架設。遠觀如兩虹飛掛,氣勢雄偉,故名雙虹橋。世界上很少有一座橋分成兩段來建造的,而雙虹橋卻在工匠們的巧奪天工之下“天生麗質”,讓世人驚嘆了幾百年!橋為東西走向,利用江中礁石為墩分東西兩段架設。其中,東橋跨江水主流,由15根鐵鏈組成橋身,凈跨67米、面寬2.8米、高于水面14米;
西橋跨江水支流,由12根鐵鏈組成橋身,凈跨38米、面寬2.8米、高于水面12米。橋兩端建關樓,實際上是兩個橋頭堡。傳統的木建筑,飛檐斗拱,青磚灰瓦,古色古香。樓下各向相反的方向伸出若干鐵鏈,各自固定于江中巨石,真是氣勢恢宏,設計精巧。江中的巨石尚有富裕的地方,工匠們別出心裁地在那天然的石墩上建起了一個亭子,重檐翹角,雕梁畫棟,三面還設有欄桿、座椅。該亭起名叫“風雨亭”,行人可以在這里歇歇腳、避避雨。
據史載,該橋下游原為“潞江渡”,始于漢代,盛于唐宋,元明時便設官廳予以管理。清乾隆年間建成鐵索橋之后各代屢毀屢修,沿用至今,具有十分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研究價值,1993年11月被公布為云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特別是對于工作和生活在云南保山以及周邊省市的朋友而言,如果說,對于一橋分兩段全國罕見,橋下就是滾滾怒江!云南這座古老的鐵索橋有啥想說的,也歡迎大家評論留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