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伷,字子將,河內郡溫縣(今河南省溫縣)人,司馬懿之子,晉武帝司馬炎的叔父。司馬伷年少聰慧,有才名聲望,高平陵之變(249年)后,司馬懿攫取曹魏軍政大權,司馬懿之后,其長子司馬師、次子司馬昭相繼成為曹魏政權的實際掌舵人。
為防止曹魏宗室復辟,司馬師以魏帝的名義將曹魏宗室王公全部遷往鄴城集中“看管”,而司馬伷則被委任為寧朔將軍、都督鄴城諸軍事,負責監守鄴城的曹魏宗室王公。司馬伷在鄴城不唯獨依靠武力,而是以安撫開導為主,逐漸減低曹魏宗室的抵觸情緒,穩住了鄴城的局勢。后來,司馬伷被任命為屯騎校尉,負責宮廷宿衛。
甘露五年(260年),魏帝曹髦不甘心司馬昭的跋扈專政,親自率領宮中衛兵、宦官、仆人沖出宮門,準備直沖大將軍府,討伐司馬昭,并喊出了那句名言“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实塾H自帶兵沖出來了,作為第一道防線的司馬伷象征性地抵抗了一下,便四散而逃。后來,曹髦沖出宮門,在大街上被成濟當街捅死。成濟也因為弒君之罪被夷滅三族,從此也看得出司馬伷的智慧,他象征性地抵抗算是給司馬昭交了差,四散而逃,則避免自己弒君,畢竟任何時候弒君都是不可赦免的罪行,只有成濟那個愣頭青才會上賈充的當,成為最后的替罪羊,而司馬伷則安然無恙。
泰始元年(265年),司馬炎篡魏自立,建立西晉王朝,是為晉武帝。司馬炎上位后大封宗室,以前拱衛王室,司馬伷被冊為東莞郡王,食邑一萬六百戶。按照規定,諸侯王可以自行任命封國內的縣令(一萬戶以上)、縣長(一萬戶以下),但司馬伷堅決上表要求朝廷任命自己封國內的縣令、縣長,司馬炎沒有批準,但對司馬伷擁戴朝廷之心非常欣慰。泰始四年(268年)二月,司馬炎召司馬伷入朝輔佐政務,并加授司馬伷為尚書右仆射、撫軍將軍。
司馬伷在朝輔助政務非常盡心盡力,深得司馬炎嘉許。泰始五年(269年),司馬炎又外放司馬伷為鎮東大將軍、假節、都督徐州諸軍事,坐鎮下邳,專意負責東吳防務。咸寧三年(277年),司馬炎改封司馬伷為瑯邪王,加開府儀同三司,司馬炎還專門下詔讓司馬伷兼領東莞郡,以示優渥。咸寧五年(279年),司馬炎聽從張華等人的建議,集中五路大軍攻打東吳。司馬伷受命率東路軍從涂中(今安徽滁州)出發,一路長驅直入,直逼東吳都城建鄴(今江蘇南京)城下。
太康元年(280年)二月,東吳國主孫皓見大勢已去,只得打開建鄴城門迎接晉軍入城,并將皇帝璽綬送到司馬伷處投降,東吳正式滅亡,三國重歸一統。而這偉大的時刻的第一見證人,則非司馬伷莫屬,接受東吳孫皓的投降也無疑是司馬伷人生中的高光時刻。太康四年(283年)五月,司馬伷去世,終年五十七歲,西晉宗室第一名將就此退出歷史舞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