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產房傳來新生兒清脆的啼哭,全家的喜悅之情溢于言表。可別小看抱新生兒這個看似簡單的舉動,其中的講究可不少。在民間,關于 “誰第一個抱新生兒” 一直流傳著諸多說法,很多人覺得這是迷信。但實際上,從健康、心理等多方面因素考慮,嬰兒出生后,這 3 種人盡量不要成為第一個抱他的人,背后的原因關乎寶寶的健康與成長。
身體不適、攜帶病菌的人
脆弱的新生,經不起病菌的侵襲
剛出生的嬰兒免疫系統尚未發育完全,就像一株嬌嫩的幼苗,對外界病菌的抵抗力非常弱。哪怕是成年人輕微的感冒、咳嗽,攜帶的病菌對嬰兒來說都可能是 “致命威脅”。生活中曾有這樣的案例,一位親戚在感冒未痊愈時執意抱新生兒,結果沒過幾天,寶寶就出現了咳嗽、發熱等癥狀,最后不得不住院治療。
醫學研究表明,成人鼻腔、口腔中攜帶的細菌和病毒種類繁多 ,而新生兒呼吸道黏膜嬌嫩,一旦接觸到病菌,極易引發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此外,像手足口病、皰疹病毒等傳染性疾病,初期癥狀不明顯,攜帶病菌的人自己可能毫無察覺,但卻能輕易傳染給寶寶。所以,為了寶寶的健康,在身體不適或處于疾病潛伏期的人,都不適合第一個抱嬰兒。
情緒不穩定、容易激動的人
平和的懷抱,是寶寶的 “安全港灣”
新生兒對環境和情緒的感知十分敏銳。一個情緒不穩定、容易激動的人,即使滿心歡喜地想抱寶寶,也可能因為動作過大、聲音過高,給寶寶帶來驚嚇。曾有新聞報道,一位長輩見到新生兒過于興奮,抱起來時動作幅度太大,寶寶受到驚嚇后大哭不止,甚至出現了短暫的睡眠不安、拒奶等情況。
從心理學角度來講,新生兒在母體內時處于相對安靜、穩定的環境,出生后需要逐步適應外界 。情緒激動的人不僅可能因肢體動作不穩導致抱姿不當,影響寶寶骨骼發育,其強烈的情緒波動傳遞出的緊張感,也會讓寶寶感到不安。一個情緒平和、動作輕柔的人,才能給寶寶營造出熟悉的安全感,更有利于寶寶的身心發育。
缺乏抱娃經驗、粗心大意的人
專業的呵護,才能守護寶寶成長
抱新生兒是個技術活,需要掌握正確的姿勢和力度。缺乏抱娃經驗、粗心大意的人,很可能因為姿勢不當傷害到寶寶。寶寶的頸椎和脊椎非常脆弱,若抱的時候沒有托住頭部和頸部,容易導致脊椎損傷;若手臂用力不均,還可能讓寶寶感到不舒服甚至受傷。
現實中,就有新手家長因為不會抱孩子,讓寶寶的頭部突然后仰,造成頸椎輕微損傷 。而且,粗心大意的人可能忽略一些細節,比如衣服上的配飾、口袋里的硬物,都可能刮傷寶寶嬌嫩的皮膚。相比之下,有經驗且細心的人,能更好地掌握抱娃技巧,為寶寶提供舒適、安全的懷抱環境。
嬰兒出生后的第一次擁抱,承載著對新生命的關愛與祝福 。不讓身體不適、情緒不穩定、缺乏經驗的人第一個抱寶寶,不是迷信,而是出于對寶寶健康和安全的科學考量。每一個新生命都值得被溫柔以待,重視抱娃的細節,才能為寶寶的成長開好頭,讓這份迎接新生的喜悅,不被意外和遺憾打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