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軍工干部子弟多,動不動就是元帥的兒子、大將的閨女,學校領導根本不敢管,這么多二代們湊一塊兒,怎么管?
陳賡一句話:
我教你們2條真本事,有了這本事就好管了。
陳賡到底教了學院領導什么?這些干部子弟最后服不服管?
1952年哈軍校在哈爾濱開張,那可是當時的頂配軍校,錢偉長、沈鴻這些大人物都來當老師。
按說這是好事兒,可麻煩跟著來了。導彈系、航空系里,每三個學生就有一個是高干子弟。
有的娃坐著小轎車到校門口,行李箱塞得跟小山似的,全是進口巧克力、牛肉罐頭。
教員批評一句“遲到了”,扭頭就被懟:“我爸打某某戰役時,您還在老家種地吧?”
宿舍里更熱鬧,有人偷偷藏著家里送的奶油蛋糕,跟普通學員比吃比穿。
有一次,一名學員向教員抱怨:“憑啥他們頓頓開小灶?我們啃窩頭,他們在宿舍吃燒雞?”
開管理會時,系主任直嘆氣。管松了,普通學生罵偏心眼;管嚴了,怕老首長們找上門,這活兒沒法干了!
正愁得冒煙呢,陳賡院長推門進來,啪地一拍桌子:“他們爸媽在前線賣命,孩子教育我們得扛。記好兩招:第一,誰都別搞特殊;第二,有事兒私下說,別當眾打臉。”
先說第一招,就是一視同仁。不管你家人啥來頭,進了學校就得按一個標準來。
元帥兒子也得穿粗布軍裝,大將女兒每月就領五塊錢津貼。
陳賡親自蹲點導彈系查宿舍,發現誰藏了家里帶來的零食,當場沒收。
有個學員奶奶偷偷塞了包桃酥,孩子嚇得直擺手。最后還是陳賡松口:“收下可以,全宿舍分著吃。”
這一塊桃酥掰成八瓣,大伙兒啃著啃著,集體感就上來了。
第二招,就是個別談話。這更顯陳賡的老練了,高干子弟多多少少有點自尊心,公開批評容易讓他們覺得丟面子,甚至翻臉不認人。
有個將軍兒子上課跟教員吵起來,系領導沒在課堂上發作,課后把人叫進辦公室。
關上門先遞杯茶:“你爸當年在戰場上,是不是最聽指揮?你在學校就得聽教員的。”
那孩子聽完,臉紅得像煮熟的蝦,主動找教員賠禮道歉。
到了1958年,招生改成保送制,麻煩事兒又來了。
學院一查,高干子弟里分三類:努力的、一般的、落后的。
落后名單里有3個上將、1個中將的娃,問題五花八門:有的懶得起床出操,有的偷偷喝酒,還有的思想跑偏。
這時候學院放大招了,開班會講理想,派輔導員24小時盯著,對落后的孩子該批評就批評,該處理絕不手軟。
1961年陳賡院長去世,年僅58歲。可他留下的兩招,成了哈軍工的“定海神針”。后來從這里走出了150多位將軍、39位院士。
現在回頭看,陳賡的這兩招,門道可深了。不管你爹是多大的官,進了學校就得守規矩;發現問題別當眾罵,給人留面子才能改好。
其實不管什么年代,教育的根本都一樣:給平臺、立規矩、講公平,剩下的就看孩子們自己能不能活出個樣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