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近日,素有“中國橡膠工業人才搖籃”之稱的青島科技大學,因其獨特的“橡膠品格育英才”人才培養模式再次登上《中國教育報》。該模式不僅破解了產教融合難題,更直接支撐了中國輪胎產業的骨干力量——據不完全統計,國內橡膠輪胎生產企業的技術總工及以上核心人員中,近70%畢業于該校,形成了獨特的“橡膠人才生態圈”。
青島科技大學,作為亞洲唯一以橡膠為特色的高等學府,其與輪胎產業的淵源之深、聯系之緊,在國內外教育界和產業界都堪稱典范。學校經過數十年的育人實踐,凝練出“吃苦耐勞、堅韌不拔,樸實無華、甘于奉獻,同心協力、勇承重載”的“橡膠品格”,并將其深度融入人才培養全過程。
這種獨特的文化基因,結合緊貼產業需求的實踐教學,使得青科大的畢業生,尤其是涉及輪胎研發、生產、管理等技術崗位的人才,深受行業青睞。一個令人矚目的數據是:目前國內橡膠輪胎生產企業的技術總工及以上關鍵崗位人員中,近七成畢業于青島科技大學。這龐大的“青科系”技術骨干群體,構成了支撐中國輪胎產業從跟跑到并跑,乃至部分領域領跑的重要智力基礎,形成了極具特色的“橡膠人才生態圈”。
《中國教育報》的報道指出,青科大通過“橡膠品格”這一密鑰,有效破解了“產教兩張皮”的難題。例如,在國家級一流課程“橡膠工藝學”中,直接引入了行業領軍企業賽輪集團“液體黃金輪胎”的研發案例,讓學生接觸最前沿的配方優化數據。學校還設立講席教授崗位,邀請像益凱新材料總經理王正等行業專家,不僅授課,更帶領學生參與大型輪胎項目攻關,實現了人才培養與產業需求的無縫對接。
面對輪胎行業對高素質、個性化人才的需求,青科大開創了“橡尚橡卓橡新”三螺旋人才培養新模式。其中,“橡尚”體系強調將“橡膠品格”與職業道德培養相結合;“橡卓”工程則致力于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和綜合素質;而“橡新”則聚焦創新能力培養。特別是近期啟用的“橡新AI(人工智能)”產教融合創新人才培養平臺,通過數智化手段分析學生實驗、競賽、實習等200余項指標,進行精準畫像,為個性化培養提供了強大支撐,也為輪胎企業精準選拔人才提供了便利。
更值得一提的是,青科大并未止步于人才培養。依托強大的科研實力,學校積極推動科技成果轉化,形成了“教源于研,而勝于研”的良性循環。據統計,該校科研成果已支撐9家公司上市,科技成果轉化合同金額和專利轉讓數均位居全國高校前列。這些轉化成果,很多直接應用于輪胎等橡膠制品的升級換代,進一步反哺了產業和教學。
從傳統的“橡膠品格”文化浸潤,到引入AI賦能的“橡新”平臺,青島科技大學正不斷深化產教融合,為中國輪胎產業輸送源源不斷的高質量人才和技術,鞏固并提升著其在全球輪胎產業版圖中的話語權。近七成技術總工的數字,正是這種深度合作與卓越貢獻的最好注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