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當時光派向130w+讀者發出“逆齡挑戰”的邀約,一場中國衰老干預領域的破壁實驗悄然開啟。
當 300 + 抗衰實踐者接過接力棒,歷時 6 個月,在真實生活中上演了一場場“生理年齡逆轉”的自我試煉。
當6月1日賽事收官哨響,我們拆開這份屬于所有抗衰實踐者的答卷——被喚醒的生命力,正在悄然生長、持續發酵。
賽事全景:
300人用半年刷新「衰老進度條」
超 300 人報名,覆蓋 18-86 歲人群,其中 40-49 歲人群占比最高達 30.96%,其次是 50-59 歲(24.77%)和 30-39 歲(21.67%),這三個年齡段合計占比超 77%。
甲基化大賽前三甲中,森森(Lisa)以 45.58 歲實際年齡、31.43 歲生理年齡、0.690 衰老速率奪冠,陸冠宇、AllenYou 分列二、三位,展現不同年齡層抗衰成果。
深度洞察:
從300+采訪中挖出的抗衰「通關密碼」
基于賽事榜單實時數據(采訪階段持續更新),在對當時前20%的選手進行深度訪談中,我們看見了很多不一樣的職業背景和生活節奏,也看見了背后不約而同的選擇。抗衰不再是憑感覺的“養生拼圖”,而是一整套可驗證、能堅持、講邏輯的生活方式優化體系。我們將其歸納為六個核心維度:(注:該排名反映調研當下時刻的領先地位,非最終名次鎖定前20名。)
飲食:通過間歇性斷食和低炎飲食優化代謝
在所有變化中,飲食往往是最先動手的部分—但也是最容易“改改又改”的部分。不少人采用的是16+8間歇性斷食:推遲早餐,提前晚餐,把每天的進食時間壓縮在8小時以內。16小時不吃東西,并不是節食,而是給身體機會進入細胞自噬—一種自然的“體內清潔”,能清除受損細胞、代謝垃圾,對延緩衰老非常關鍵。
吃什么也講究。主食多選低GI全谷物(如糙米、藜麥、山藥),避免血糖飆升;蛋白質來源集中在魚、蛋、豆類,既抗炎也好吸收。紅肉、精致碳水、高糖加工品則被自覺限量。很多人搭建的是一種簡化版地中海飲食——多蔬菜、多橄欖油、多發酵食物(如泡菜、酸奶)、搭配堅果和適量水果,整體構成抗炎、低負擔、但高營養密度的飲食體系。
一句話總結他們的策略:不是吃少,而是吃對;不是控制飲食,而是掌握身體的代謝節奏。
運動:抗阻+有氧結合,才是最有效的逆齡“底層動作”
運動幾乎是所有優秀選手的“底層邏輯”。他們普遍保持運動習慣,更有優秀者能完成每周3次以上的規律運動,尤其重視抗阻訓練(如深蹲、啞鈴器械或自重力量練習等),以延緩肌肉流失、提升基礎代謝。同時輔以適度有氧(如騎行、橢圓機),形成穩定心肺耐力。此外,柔韌性與恢復也被納入抗衰邏輯中,如瑜伽、普拉提、動物流訓練等,既提升身體平衡控制,也為情緒管理帶來“呼吸窗口”。
補劑:不是 “全都吃”,而是帶著問題找答案
補劑不再只是“保健食品”的泛泛選擇,而是精準修補的“微營養工具箱”。 最基礎也最普遍的的是維生素D、B族、鎂、維C。多數人都檢測過體內維D水平,確認不足再補。鎂和B族常用于抗壓和睡眠支持,長期跑量或工作壓力大的人,反饋都不錯。
Omega-3(魚油/磷蝦油)出鏡率極高,用于抗炎和心血管保護。輔酶Q10、姜黃素、槲皮素、麥角硫因等抗氧化補劑也比較常見。
更前沿的部分,如NMN、腸道定向益生菌、紅景天、白藜蘆醇,則體現了部分人對“線粒體健康”“細胞能量”的重視。
這些補劑不是一次見效的速成品,而是以檢測為參考、以體驗為反饋、以調整為日常,是和自己身體長期對話的結果。
睡眠:不一定早睡,但一定“對點入眠”
睡眠時長和規律性是決定生理年齡的關鍵因子之一。多數優秀選手并非傳統意義的“早睡型”,但他們格外重視作息節律和睡眠質量——保持7小時以上的有效睡眠,避免睡前2小時藍光暴露,并通過光照管理和褪黑素調節機制,維持晝夜節律。良好的睡眠成為抗炎、修復、激素調節的底層保障。
設備加持:科技介入身體恢復成為“進階玩家”新標配
不少選手引入了先進設備輔助恢復與代謝調節,例如高低氧訓練設備、冷凍艙、漂浮艙、紅光療法等。這些方式雖未必適用于所有人,但對高強度訓練者或慢性疲勞群體而言,有效提升線粒體功能與自我修復效率,成為補劑之外的新“修復工具”。
其他關鍵因子:檢測反饋 × 情緒平衡 × 影響外溢
優秀選手的另一個共性是:他們更愿意“看懂自己”。多數人在抗衰路徑上,都會定期檢測維生素礦物質代謝、甲基化、腸道菌群、激素水平等指標,以數據指導來精準使用補劑與調整生活。此外,情緒管理被視為抗衰“內核”:有人通過冥想、正念練習管理壓力;也有人強調“心態松弛”的抗卷哲學。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選手的生活方式已經影響到家人、伴侶、粉絲。抗衰變成了一個人的選擇,也成了一群人的改變起點。
No.2
采訪者優秀案例精選
Lisa
“抗衰是追求身體健康活力的長期目標,國內外都有很多研究,實踐各式各樣的方法。最有效的方案,不是最流行的,也不是效果最好的,而是那個與自己生活節奏最切合,能陪自己走的最遠的。 ”
她用五年時間把 “被動治病” 變成了 “主動煥活”。不僅逆轉了三級脊柱退化,還解鎖了手倒立、平板支撐等曾經不敢想象的體能突破,甚至連皮膚狀態和睡眠質量都迎來了驚喜變化。不是科班出身,卻憑自律與試驗精神走出逆齡路徑,印證了普通人也能掌控時間、重塑健康的可能。
陸先生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再先進的抗衰知識,如果不能轉化為日常習慣,就如空中樓閣。”
急診科醫生。專業嚴謹,執行力強,以科學視角構建系統抗衰方案,實踐長期主義健康管理。
抗衰關鍵詞:先天條件、學習能力、執行能力
李曼知
“我想跟大家說的是,表觀遺傳是可以通過自己的認知和努力改變 的。因為我曾經是一個基因狀況很糟糕的人。”
“很多事情其實并不是自律的問題,而是認知到位了你自然而然會去做。”
90后護膚品創始人面對家族遺傳病史和重度抑郁,通過系統性思維與深入理解抗衰的底層邏輯,采取有機飲食、服用補劑原粉、每日瑜伽及科學作息等綜合措施,將生理年齡從35歲逆轉至28.87歲。她強調抗衰不是碎片化的養生嘗試,而是需要建立系統思維與理清底層邏輯。
Willow
“進行抗衰管理的時候,一定要先審視自己的時間表,找出可以利用的彈性時間去執行計劃。如果總是想做卻做不到,就會積累失望和不自信的情緒,反而不利于長期堅持。”
41歲創業者、三孩媽媽,生理年齡逆齡7歲。倡導成長型抗衰理念,以碎片化運動(動物流/力量訓練)、16+8輕斷食、科研級補劑為核心策略,注重情緒管理與時間彈性,帶動全家踐行健康生活,將育兒與自我提升融合,實現家庭“健康內卷”的正向循環。
李明霖
“人生存在 “復利效應”,包括投資,儲蓄,學習,而投資健康是其中最關鍵、最不可忽視的一環。他意識到,人生若在60歲就開始生病,與活到七八十歲才生病,其發展軌跡截然不同。”
國內音樂制作人&千萬級自媒體博主,因捐贈骨髓引發健康危機后,以極客精神系統性探索抗衰:篩選43種補劑、踐行16+8飲食、騎行+臥推運動,提出“堅持、熱愛、平等”三原則,目標推動壽命平等與科學健康普惠化。
胡邦薇
“力量訓練是提升身體素質的關鍵”
“保持與社會的深度和高頻聯系對于維持身心健康至關重要。”
50歲可口可樂公司退休的力量女王,飲食和運動“沒有偏好、只求最佳化”,通過科學飲食及多元運動(主打力量+有氧+柔韌),在理性自律中實現生理年齡逆轉。希望帶領更多同齡人走向更高階層的健康管理。
新新
“抗衰就像保持一顆蘋果的新鮮,不能等到蘋果快要腐爛了才想到去保鮮,而應該在蘋果最鮮嫩的時候就放進冰箱,采取有效的保鮮措施。”“抗衰可以看作是一個從樓梯往下走的過程。自然衰老的規律是不可抗拒的,就像人必然要從樓梯上往下走一樣。然而,新新希望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每一步都能比別人走得更慢一些。”
時光派內部第一批躋身甲基化檢測前20的成員,擁有多重資質,運動人體科學專業出身,注冊營養師兼美國運動醫學會認證私教。強調通過飲食、運動和心態的系統性配合來實現健康管理,堅信抗衰核心在于“心態、節律和多維”。新新將專業知識與實踐結合,不斷探索與優化抗衰理念。
小潮汐兒
“其實我一直希望,十年后,仍能被人夸一句“像女兒的姐姐”——那種充滿活力的狀態,是我持續努力的方向與目標。”
26歲二胎媽媽,百萬粉絲母嬰博主,同時具備注冊營養師資格。保守型抗衰選手,重視鏡頭體態與長期狀態,在丈夫的影響下,她將抗衰理念落地在飲食、補劑和生活節律中,希望十年后仍被認作“女兒的姐姐”。
龐先生
“抗衰老不應該是盲人摸象式的嘗試,而應該是有的放矢地精準干預。”“當看到報告顯示端粒長度為10.48kbps,受損端粒2.65%時,那種沖擊感難以形容。就像游戲中第一次看到boss的血條,既震撼又充滿挑戰欲。”
60歲的硅酸鹽高級工程師,也是一位數據極客,習慣用Excel表格記錄健康數據。心態上懂得做減法,選擇性遺忘,不為無法掌控之事操心,堅信信念的力量至關重要,將抗衰視作一場可攻略的游戲。 以工程師思維看待衰老,把人體當作黑匣子系統,建立起900項指標的健康數據庫,用精準干預取代盲目嘗試,采取科學干預手段,如高壓氧艙、高低氧、紅光治療、腸道菌群移植等。
盧先生
“主要是想驗證自己的抗衰方法是否有效,比如飲食、補劑這些干預措施。要是這些方法真的有效,我就可以用到我的家人身上 ,讓他們更年輕,更有質量地活下去。”
24歲Z世代,抗衰要趁早:科學補劑(NMN/維D/魚油)+藥物控糖(二甲雙胍/阿卡波糖),全谷物+8小時進食窗,每周騎行3次,7.5小時睡眠兜底,踐行“不求完美但抓核心”的靈活健康管理,堅持機理研究優先的實證抗衰。
張若君
“我認為抗衰不僅對個人健康有益,更能減輕社會和家庭的負擔。老齡化社會下,每個年輕人將面臨更大照護壓力,而健康的老年人是家庭的重要財富。因此,希望不僅自己踐行抗衰,也能將相關知識普及給家人和身邊的人。”
36歲自媒體作者,生物與公共衛生背景,深耕抗衰研究。運動管理嚴格,每周健身5次,飲食清淡均衡,攝取優質蛋白與補劑。推崇科學抗衰,長期踐行,保持探索精神,關注前沿研究。
林女士
“雖然無法避免“有害刺激”的存在,但可以學會怎么與它們相處與協調。這些經歷讓我意識到,抗衰老其實是在不完美中重新建立平衡。”
35歲文史哲背景,從完美主義轉向松弛抗衰,從自律“卷王”走向協調靈活,經歷健康危機后學會順勢而為。靈活應對身體信號,飲食運動有節奏感,甲基化年齡年輕近6歲。
Liz
“我對“抗”和“對抗”這類詞抱有保留態度。衰老是自然的生理過程,人們無法真正對“抗”它,而是應當嘗試放緩它的節奏,理解其規律,并與之和諧共生。”
54歲生物教師講究自然和諧,逆齡10歲卻從不刻意抗衰,而是以科研思維踐行自然抗衰。飲食清淡、偏素,習慣冥想與靜心,一位不動聲色的“慢熱高手”。
黃女士
“我的母親長期失眠,這對我影響很大,讓我從小就深知睡眠的重要性,明白不好好睡覺的后果很嚴重。”
黃女士,她成長于醫學背景家庭,正于皮膚抗衰行業開展創業項目,注重飲食健康、規律作息和適量運動。她堅持自然抗衰,重視內在健康,倡導好好吃飯、好好睡覺、保持平和心態。
黃先生
“抗衰不能只靠科技填坑,追求自然方式才是根本。”
58歲國際貿易高管黃先生,既能講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又能妥善管理健康的人可以說少之又少,而黃先生,作為一位身處高壓職場的人士,靠著補劑“科技急救”,竟能在2個月內逆齡2歲。起初服用NMN、銀杏葉、魚油、大蒜油等十余種,后進行精簡并加入二甲雙胍,同時配合高低氧設備。秉持的抗衰觀念是,當生活方式難以徹底改變時,補充劑不失為一種不錯的替代方案,認為健康是在物質滿足后的首要追求,十分注重通過檢測數據來驗證抗衰效果。
楊同學
“很多人可能覺得年輕人不需要過多的關注生物學年齡,但我覺得甲基化檢測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工具,可以幫助我更清晰的了解自己的身體狀態,并根據它們調整我的干預策略。”
26歲食品科學博士研究生,專注于麥角硫因相關研究。擁有樂觀開朗的天性,始終保持輕松愉快的心態。不過度焦慮,喜歡通過旅行來放松自己。雖然偶爾會熬夜,但整體睡眠較為規律。認為補充劑只是錦上添花,基礎才是關鍵。抗衰理念是“全面與克制”:將抗衰視為一場長期戰役而非短期沖刺,認為‘定格青春’比‘逆轉年齡’更可行。追求個性化、精準化的干預手段,堅持科學與理性并行。
見證改變、致敬堅持
甲基化大賽首屆頒獎典禮即將舉行
所有努力都值得光芒,所有堅持都當有回響。當第一屆甲基化大賽落下帷幕,我們迎來這場屬于抗衰踐行者的榮譽時刻——
特邀獲獎者出席時光派衰老干預論壇-暨生物極客閉門會議:授譽典禮 × 極客專場分享 × 線下開放交流
頒獎時間:2025.9.20 - 9.21
頒獎地點:上海三甲港綠地鉑瑞酒店(浦東新區華夏東路6666弄)
誠邀所有抗衰同行者共聚現場!無論您是否參賽,皆可在這場思想盛宴中:
? 與獲獎先鋒面對面
? 獎項設置:【第1名】:10萬元獎金 【第2名】:5萬元獎金 【第3名】:3萬元獎金 【第4-20名】:返還甲基化檢測費用(可兌換其他內容) 【特別關愛獎(最后1名)】:價值4萬元時光派衰老管理服務一年
? 加入未來健康共同體即刻報名 →9.20~21日,眾多抗衰先鋒與你不見不散~
改變已然發生,
一場全民抗衰的序幕才剛剛開啟
甲基化大賽,遠不止是一場關于“誰更年輕”的競賽。它以“甲齡”這把精準的生物學標尺,首次讓“抗衰”從抽象理念走向可度量、可驗證的實踐路徑。
對許多參賽者而言,這不僅是一場階段性考試,更像是一面照見身體真相的鏡子:有時,檢測揭示的并非懶惰或放縱的代價,而是潛藏的代謝缺陷、慢性炎癥,提醒我們——努力無果,并不總是意志力的問題;有時,一串數字也能成為最堅定的回響,讓一個人繼續堅持輕斷食、規律作息、精準補劑的自律生活。抗衰,從此不再是模糊的概念,也不再是“富人的游戲”,而是一種人人可及、科學有據的生活方式選擇。那些被數據看見、被身體驗證的微小改變,正在悄悄為人生按下“延長鍵”。
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聚集起一群認真生活、持續精進的個體,也為他們提供了清晰可循的方向感與行動反饋。300多人同臺競技,背后是一種正在覺醒的群體意識:在追求持久活力、主動健康的路上,我們并不孤單。這份“被看見”與“被同行”的力量,遠比任何獎項更具持久價值。
首屆大賽已圓滿帷幕,但這場由數據驅動、以行動驗證的健康革新,才剛剛啟程。我們將持續更新榜單,開放檢測工具,讓每一位普通人都能在科學指導下,找到適合自己的“抗衰調倉”方案,真正用數據為健康護航。讓我們共同期待,下一屆甲基化大賽的到來。
歡迎分享你的抗衰故事
下一屆甲基化大賽現已啟動籌備,優先獲取參賽通知與早鳥福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