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為地面車輛配備難看的格柵裝甲,正逐步成為全球潮流。盡管西方此前對這種做法大加嘲笑,但當他們真正面臨戰場時,紛紛經歷了“嘲笑菜俄,理解菜俄,成為菜俄”的過程——以色列在巴以沖突中率先為坦克加裝了同樣的格柵裝甲,如今美國也跟著上了。
據美國“動力”網站“戰區”頻道7月1日報道,美國陸軍在2026財年預算中計劃耗費9200萬美元,為其履帶式戰斗車輛采購超過1500套被動頂部攻擊防護附加裝甲系統,以保護它們脆弱的頂部。因為巡飛彈、無人機和第一人稱視角(FPV)無人機的攻擊已經完全改變了現代戰爭的性質。
報道稱,曾負責過美軍M1系列主戰坦克和M2“布雷德利”步兵戰車能力設計的退役陸軍少校小邁克爾·利斯卡諾表示,目前世界上沒有任何坦克擁有能應對攻頂攻擊的被動裝甲保護:“未來的下一代坦克正在設計帶有這種保護以及主動保護系統,例如美國陸軍的M1E3,但現在你將看到頂部炮塔安裝的罩架,頂部炮塔安裝的多層爆炸反應裝甲,以及炮塔頂部的裝甲板,以及其他減少頂部攻擊系統傷害的方法。”
如今俄軍坦克的格柵裝甲已經標準化
換句話說,美軍設計的這種附加裝甲其實就是在俄烏沖突中廣泛使用的格柵裝甲。根據美國陸軍2026財年預算,這種附加裝甲“是基礎車輛配置的被動附加裝甲”,“它戰略性地放置在乘員艙和艙口上方,與基礎車輛裝甲協同工作,以減輕來自頭頂威脅的損害。它對爆炸成形射彈和聚能射流最有效。”這些特性與俄軍在俄烏沖突中率先使用的格柵裝甲基本符合。
然而諷刺的是,當初俄軍因為攻頂導彈和無人機襲擊而損失慘重,被迫為坦克裝甲車加裝格柵裝甲時,西方世界充滿嘲諷,認為這是俄制坦克性能落伍的體現。尤其是當時同樣以俄制坦克為主的俄軍和烏軍都在慘烈的無人機威脅面前,紛紛為坦克和裝甲車配備不同類似的附加裝甲,從臨時加裝的頂棚到覆蓋全車的“烏龜坦克”,這些用鮮血換來的經驗,卻遭到西方世界的集體無視。
被摧毀的烏軍M1A1坦克
這種局面一直到采用西方軍援的烏軍裝甲部隊在俄軍無人機面前損失慘重,鐵一般的事實證明西方坦克同樣無法應對這樣的新威脅時,才開始有西方專家正視俄烏沖突上的寶貴經驗。開源機構的統計數據顯示,美國提供給物流的31輛M1A1主戰坦克中的至少22輛已經被摧毀,它們非常容易受到無人機的攻擊。以至于2024年4月之后,烏克蘭將它們從戰場上撤出,在經過額外的裝甲和其他防護罩改裝后,才重新出現在前線。
大批以色列坦克也開始配備類似的頂棚防護
更慘痛的教訓來自以色列——盡管以色列在新一輪巴以沖突的地面攻勢開始前,就已經為部分坦克加裝了頂棚,但仍在加沙的地面戰階段損失慘重,早期以軍坦克很多損失都是來自于哈馬斯無人機從正上方投擲的自制炸彈。
因此美媒承認,美國此前沒有足夠快地根據從俄烏沖突中吸取的教訓來調整其裝甲能力和戰術——烏克蘭方面就多次抱怨,為烏軍提供培訓的美軍教官對于現代戰場毫無認識,他們的思維還停留在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反游擊戰時代。如今美國陸軍決定大規模采購附加裝甲,表明美國在現實面前也終于認同了俄羅斯的策略——美軍官員表示,無論俄烏沖突還是巴以沖突,都有大量裝甲車因為頂部被攻擊而損毀,美軍必須做出改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