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早上好
今天的“學寫作”和大家分享
近期《人民日報》中常見的
幾個不同領域的概念
方便大家平時的閱讀與寫作
話不多說
快和“學習大國”一起積累吧!
AI幻覺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時,不少人或許都遇到過類似問題:它們有時會捏造細節,甚至“一本正經地胡說八道”。比如,讓它推薦書,給出的卻是一堆壓根不存在的書名;人物身份張冠李戴,還能給出一些并不準確的鏈接……這些現象都可以歸為AI幻覺。
什么是AI幻覺?
所謂AI幻覺,可以通俗地理解為AI也會像人產生心理幻覺一樣,遇到不熟悉或超出“知識儲備”的問題時,編造一些并不存在的細節,生成與事實相悖的答案。
AI幻覺從何而來?
大模型的工作原理,是基于概率生成內容。給它上半句,它就根據自己“學”過的海量知識,“算出”下半句該說什么。比如,當用戶輸入“今天天氣非常”,它大概率會接“不錯”“熱”“潮濕”等答案,而不會出現“甜”。同時,大模型又不是簡單地儲存所有事實,而會像人腦記東西那樣,進行大量壓縮和泛化——也就是“抓概要、找規律”。因此,當“喂給”大模型的訓練數據包含虛假信息時,它就會產生“幻覺”、給出錯誤答案。
云宏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長、廣東省委社會工作部新興領域網絡社會工作觀察員藍云教授指出:“‘AI幻覺’是一種低概率、高風險事件,在達到算力邊界、數據庫邊界、話題清晰度和敏感度邊界時容易出現。”
如何應對AI幻覺?
應對AI幻覺,不僅需要技術規制,也需要從公民AI素養普及、平臺責任、公共傳播等維度構建系統性的“幻覺免疫力”。AI素養不僅包含使用AI的基本技能,更重要的是對AI幻覺要有基本的認知能力。明確技術平臺的責任邊界同樣重要,AI產品在設計時就應嵌入風險提示機制,自動標記“可能存在事實性錯誤”等警示內容,并提供方便用戶進行事實核查和交叉驗證的功能。媒體可以通過定期發布AI偽造事實的典型案例,進一步培養公眾的識別能力。通過多方聯手,智能時代的認知迷霧才能被真正破除。
摘自:、、
非標商業
什么是非標商業?
一般來說,它打破了傳統商業的固有模式,更加側重個性化、差異化的商業實踐。贏商研究中心發布的一份報告認為,在空間形態、場景營造、業態組合、運營模式等維度創新的商業項目,都可以稱之為非標商業。
非標商業為啥吸引人?
有了閑暇時光,是看展、逛街、聽音樂會、去戶外,還是與朋友小聚、品味美食?不少年輕人的選擇是:統統都要。
正在興起的非標商業,讓這種“一站式”的復合體驗成為現實。
長鐵軌、老站臺、舊倉庫;開闊的戶外、環繞的綠色、開放的空間——在傳統的百貨商場、購物中心之外,越來越多消費者流連于這些非標準卻充滿創意、活力涌動的新型商業空間。
位于北京東五環外的首創·郎園Station吸引不少消費者前來游玩打卡。人民日報記者 李婕攝
好吃、好逛、好玩,能拍照出片、能帶娃、能遛狗,今天的消費者需求更加多樣。在簡單的“買買買”之外,人們更看重情緒價值的滿足。換言之,消費不再是唯一目的,體驗、社交、自我表達構成了新的價值鏈條。因此,我們看到許多非標商業項目,成長為“潮流據點+社交空間+生活方式”的復合體;越來越融入當地生活,成為公共文化和社區空間;越來越多的集市、展覽、音樂會、讀書會等活動選址于此,讓消費者愿意來。在許多人困惑實體零售何去何從的當下,非標商業不失為一種答案。
摘自:、
“考后經濟”
畢業旅行,運動健身塑形,購買“電子三件套”,考駕照增技能……今年高考落下帷幕,畢業生掀起一股“青春洋溢”的消費熱潮,“考后經濟”透出年輕人消費新趨勢。
以旅游為代表的情緒消費升溫。
以電子產品為代表的“獎勵式消費”迎來高峰。
為“做更好的自己”的“發展型消費”成新熱點。
重慶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公共經濟系主任龍少波說:“‘考后經濟’是一場青春的消費熱潮,也是觀察年輕人消費趨勢的窗口?!?/blockquote>摘自:
跟著人民日報學寫作↓↓↓
*歡迎轉載,轉載時請注明來源為“學習大國”微信公眾號。
來源:學習大國綜合人民日報、人民日報海外版
本期編輯:張佳睿(實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