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態勢感知(Situation Awareness,SA)理論中,“態”“勢”“感”“知”四個維度通常被細分為不同級別,以描述當前狀態、未來趨勢、感知能力與認知研判的強弱。這四個概念的具體分類如下:
態是當前現實狀態或情境的集合,可以是靜態或動態。 可以分為:(1)高態:復雜、緊急、風險高;(2)中態:一般性狀態,需適度關注;(3)低態:穩定、風險低。
勢為當前態勢的發展趨勢或未來演變的可能性。 可分為:(1)正向勢:向有利方向發展,機會增加;(2)負向勢:向不利方向發展,風險上升。
感是獲取外部信息的能力,包括感官、傳感器、監控設備等。 可分為:(1)強感:信息獲取能力強,數據豐富;(2)中感:信息獲取一般;(3)弱感:信息獲取有限。
知即對感知信息的理解、分析與研判能力。 可分為:(1)高知:準確理解、預測能力強;(2)中知:理解力一般;(3)低知:難以做出有效判斷。
這種分級方式有助于構建“態-勢-感-知”協同模型,實現從感知輸入到認知決策的閉環,廣泛應用于軍事指揮、網絡安全、交通管理等領域。具體說明如下:
一、態
在態勢感知體系中,“態”是對當前環境或系統的狀態集合的描述,通常可按復雜程度、緊迫性或風險等級劃分為三類:
1、高態
當前狀態復雜、緊急或高風險,需高度關注與快速響應,如突發網絡攻擊、戰場指揮系統癱瘓。
2、中態
狀態一般,存在一定風險,需適度關注,如局部網絡異常、交通中度擁堵。
3、低態
狀態穩定,風險較低,僅需常規監控 系統運行平穩、天氣晴朗無異常。
此外,從時空維度看,“態”還可進一步區分為:靜態態,如地理環境、基礎設施分布;動態態,如目標運動軌跡、實時流量變化。有效的分級方式有助于快速匹配感知資源與響應級別,實現精準決策。
二、勢
“勢”是對當前狀態未來演化方向與強度的預測,在態勢感知中通常按方向性、強度與可控性劃分為以下三類:
1、正向勢
向有利方向發展,機會或收益增加,風險遞減、優勢累積、主動權上升,如敵軍補給線被切斷,其戰斗力持續下降。
2、負向勢
向不利方向發展,威脅或損失擴大,風險遞增、劣勢放大、主動權下降,如惡意流量激增,網絡帶寬逼近極限。
3、穩態勢
演化方向暫不明確或處于平衡狀態,變化緩慢、可控性強、需持續觀察,如戰場雙方進入僵持,態勢暫未突破。
進一步細化,還可從時間尺度區分為短程勢:分鐘—小時級突變(如突發 DDoS 峰值);中程勢:小時—天級趨勢(如敵軍在 24 小時內可能完成合圍);長程勢:天—周級戰略走向(如供應鏈中斷導致持續戰力下滑)。這種“方向+強度+時域”的三維勢分類,為指揮員匹配感知密度、決策節奏和干預手段提供了量化依據。
三、感
在態勢感知體系中,“感”指信息獲取與輸入能力,通常按來源、質量、覆蓋度三條軸線劃分為以下三類:
1、強感
多源、高質、全域覆蓋,實時性高、完整度≥90%、誤報率<5%,如衛星+雷達+AI融合的空天監視網。
2、中感
部分源、中等質量、區域覆蓋,延遲分鐘級、完整度60–90%、誤報率5–15%,如重點區域布設的視頻監控與傳感器。
3、弱感
單一源、低質量、片段覆蓋,延遲小時級、完整度<60%、誤報率>15%,如僅靠人工巡邏或零散公開情報。
若進一步還可按維度細化:
1. 來源維度:物理傳感器(雷達、光電)、人類情報、公開信息。
2. 質量維度:精度、時效、置信度、分辨率。
3. 覆蓋維度:空間(點/面/全域)、頻譜(可見光/紅外/電磁)、時間(持續/間歇)。
這種“強-中-弱”三分法,既簡潔又可直接映射到資源投入、算法權重和決策優先級,為“態-勢-感-知”組合分析提供量化輸入。
四、知
在態勢感知里,“知”是對已“感”到信息的理解、研判與預測能力,通常按深度、準確度、可解釋性三條主軸分為三級:
1、高知(深知)
透徹理解并準確預測,模型完備、因果清晰、可解釋、可推演,如能給出“敵方將在T+2小時從西側迂回”并闡述依據。
2、中知(常知)
部分理解、趨勢判斷 模型簡化、相關性強、存在不確定性,如判斷“敵有進攻意圖,但主攻方向尚待確認” 。
3、低知(淺知)
僅表淺識別、難以推斷 數據孤立、缺乏模型、解釋弱,只能報告“發現異常信號,性質不明” 。
進一步還可從認知層級細分:
1. 認知粒度:點狀事實 → 事件鏈 → 體系態勢。
2. 時空跨度:瞬時 → 短期 → 中長期。
3. 人機協同度:純人工研判 → AI輔助 → 人機閉環共創。
“知”的強弱直接決定后續決策質量;高知狀態下,指揮員可提前布局、精準干預;低知狀態下,往往只能被動響應或追加偵察。
總之,“態”“勢”“感”“知”這四個概念的分級劃分,為研究態勢感知的分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其中,“態”是對事物當前狀態的描述,是感知的起點,關注的是“是什么”;“勢”是對事物發展趨勢的預測,是感知的延伸,關注的是“將要發生什么”;“感”是主體對刺激的直接反應,是感知的生理基礎,關注的是“感受到了什么”;“知”是主體對信息的理解和認知,是感知的高級階段,關注的是“理解了什么”。這種分級不僅清晰地劃分了感知過程的不同層次,還揭示了從簡單到復雜的認知發展路徑,為深入研究態勢感知的分級提供了理論依據和方法指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