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環球網消息,6月底,美國總統特朗普突然對外宣稱“剛剛”與中國簽署了一項貿易協議。盡管細節模糊,但這一表態迅速引發全球市場關注。緊隨其后,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向彭博社透露,中國“將向我們提供稀土”,而美方也將據此取消相關反制措施。這場被特朗普稱為“協議”的突破,是否意味著曠日持久的中美貿易戰迎來拐角?
謎底很快揭曉。6月27日,中國商務部正式回應:近日,經雙方批準,中美已進一步確認倫敦框架細節。中方將依法審批符合條件的管制物項出口申請;作為交換,美方將相應取消對華采取的一系列限制性措施。這一聲明清晰勾勒出雙方在6月9日至10日倫敦經貿磋商中達成的務實安排。
將時間線拉回6月5日中美元首通話的關鍵節點。那次通話打破了僵局,直接促成了倫敦會談。法新社指出,雙方在此次會談中最終就推進5月日內瓦共識的框架達成一致。香港《南華早報》觀察到,倫敦會談的核心成果,在于對日內瓦共識的落實路徑進行了細化與確認。如今,這一框架細節獲得雙方批準,標志著自5月日內瓦高層會談后雙方“暫時降低雙邊高額關稅”的承諾正走向具體操作階段。
華盛頓(資料圖)
盡管美方官員將協議渲染為“重大突破”,中方展現的態度更為審慎務實。中國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周密指出,中方的做法是對中美達成的共識和承諾的具體落實,既符合中國自身管理法規,也是在既有承諾基礎上的積極行動。這體現了將共識轉化為現實舉措的努力。
然而,商務部聲明中“期望美方與中方相向而行”的表述,暗示著對美方執行力的隱憂。環球時報社評一針見血地指出:美方經常說一套做一套,給磋商前景蒙上陰影。若華盛頓真致力于構建“可持續的、長期的、互利的”雙邊關系,需就取消對華出口限制清晰表明態度并拿出切實行動。盧特尼克雖放風“取消限制”,但美方政策落地仍待觀察。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的稀土審批動向成為外界觀察協議執行的重要風向標。CNN報道稱,近幾周中國已多次表示“加快”審批“合規”稀土出口許可證。不過,分析人士預計,出于國家安全考量,中國對軍事用途的兩用出口限制仍將維持。這既展現了靈活性,也守住了底線——合作不能以犧牲核心利益為代價。
特朗普(資料圖)
為何特朗普政府此時展現靈活性? 中信證券分析認為,美國中期選舉民調可能在今年底提前“固化”,特朗普需盡早拿出更多政績。短期內,推動國內減稅法案、與其他貿易伙伴完成談判(如7月9日關稅豁免到期問題)、推進伊朗核談判等議題優先級更高。中美博弈暫時讓位于國內政治議程,為雙方創造了難得的操作窗口。
全球貿易天平正微妙調整。就在中美關系顯露暖意之時,特朗普對歐盟、印度等主要貿易伙伴的“90天關稅豁免期”將于7月9日到期。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雖稱“準備好達成協議”,但強調“所有選項仍在桌面上”,“必要時捍衛歐洲利益”。法國總統馬克龍更是強硬表態:若美維持10%基準關稅,歐盟回應必須產生同等影響。路透社更曝出印度與美國談判已因汽車零部件、農產品關稅分歧陷入僵局。美國人口普查局6月26日報告顯示,5月貿易逆差意外擴大11.1%至966億美元——關稅“回旋鏢”效應日益顯現。經濟學家彼得·希夫直言:“關稅不起作用。”
特朗普(資料圖)
貿易摩擦的傷痕仍需時間撫平。但此次圍繞稀土與出口限制的務實安排傳遞出清晰信號:當雙方回歸理性與互利,貿易壁壘并非不可松動。中國商務部聲明中“推動中美經貿關系健康、穩定、可持續發展”的愿景,既是對美方的呼吁,也是對世界的承諾——真正的勝利永遠屬于開放合作,而非零和博弈。美方能否將“框架”轉化為“行動”,將成為檢驗華盛頓誠意的下一枚試金石。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