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地處青藏高原東南邊緣,群眾白內障、大骨節等疾病高發。針對這些痛點,浙江省溫州市鹿城區駐阿壩州壤塘縣幫扶工作隊于2021年聯合溫州市新聞傳媒中心溫州都市報發起“溫心守護·鹿壤情援”活動。2024年,該活動升級為“溫心守護·共健阿壩”行動。目前,溫州市已累計幫扶阿壩州3220多萬元醫療費用,在浙江省駐阿壩州幫扶工作隊支持下,完成3萬多例篩查,為1600多名患者實施了免費手術。
四川省阿壩州小金縣患者向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支援阿壩州的醫療團隊贈送錦旗。
01
山海同心,
匯聚健康幫扶的公益暖流
日前,一場“溫心守護·共健阿壩”醫療救助暨2025年溫州醫科大學公益醫療阿壩行活動在阿壩州壤塘縣人民醫院舉行,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第二醫院、眼視光醫院、口腔醫院等多家醫院的醫護人員千里迢迢來到這里為當地群眾提供義診服務。
現在,溫州市的醫護人員已成為阿壩州各縣(市)的常客,他們以精湛的醫術、熱情的服務將溫州的汩汩暖流送到了阿壩群眾的心中。2024年3月,溫州市醫療團隊在阿壩州5縣(市)開展脊柱側彎、唇腭裂、手足畸形、白內障、先天性心臟病篩查;2024年8月,溫州醫科大學眼視光醫院在阿壩州小金縣、金川縣、壤塘縣篩查白內障患者,并為400人實施免費手術;2024年10月,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團隊在阿壩州人民醫院對8名先心病患兒、4名脊柱側彎患者進行復篩……2021年以來,溫州市累計組織42支醫護團隊和溫州市新聞傳媒中心溫州都市報陳忠慈善工作室,以及15家公益慈善組織深入阿壩州,開展疾病篩查3.8萬余人次,就地實施手術1600余例,惠及群眾2.1萬余人。
壤塘縣90多歲的多吉患有嚴重的白內障,平時連家人的模樣都看不清楚。2024年,她在壤塘縣人民醫院接受了手術治療,術后激動地抱住醫生連連道謝。她說:“醫生的技術真好,就像會變戲法一樣,幫我把眼前的一切都變清晰了。”給多吉實施手術的呂帆教授團隊來自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近年來,該醫院每年都會派出團隊參與“溫心守護·共健阿壩”行動的“光明工程”,為阿壩州的群眾帶去光明。
在阿壩,承載著溫州暖流的人和事還有很多。為凝聚合力實施“溫心守護·共健阿壩”行動,溫州市和阿壩州通過政府牽頭,引入社會各方力量共同參與,構建起了“政府+社會”協同公益生態圈。阿壩州殘聯、各縣(市)人民醫院、紅十字會等與溫州駐各縣(市)幫扶工作隊緊密配合推進各項工作。溫州市宣傳系統先后派出7批次、20多人的團隊,走進阿壩州對口支援。溫州市協調市慈善總會等15家公益慈善組織建立“四位一體”籌資體系,以年均 50 萬元項目資金累計撬動溫州市社會各界公益捐贈1600 余萬元,并在阿壩州人民醫院投入醫療救助項目經費1620萬元,設立“明眸工程”“脊梁工程”“微笑工程”等六大專項基金,為白內障、脊柱側彎、唇腭裂等患者提供醫療資金保障。兩地依托陳忠慈善工作室搭建的信息平臺,讓“溫心守護”行動獲得溫州市鹿城區紅日亭公益慈善會、世界溫州人微笑聯盟、浙江森馬慈善基金會等 100 家單位和慈善組織協同助力,實現了“阿壩需要,溫州響應”的實時匹配。
02
跨省救治,
開啟阿壩患者的幸福之門
5月初的溫州,陽光和煦、花香四溢,整座城市仿佛置身花園之中。在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的新生兒病房內,5個月大的小崗(化名)睡得十分香甜,紅撲撲的小臉散發著陣陣奶香。在浙川兩地接力救助下,這名來自壤塘縣的嬰兒終于迎來新生活。
小崗患有先天性肛門閉鎖,雖然出生當天就在當地醫院接受了造瘺手術,但其消化道畸形問題未能得到根治。在“溫心守護·共健阿壩”行動護航下,小崗于今年4月底在溫州市接受了免費治療。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新生兒外科主任朱利斌表示:“術后恢復情況符合預期,患兒以后能像普通人一樣生活。”
事實上,小崗只是“溫心守護·共健阿壩”眾多受益者其中之一。近年來,溫州市和阿壩州共同建立“初篩—轉診—手術—康復”全周期醫療服務鏈,溫州市的4家三甲醫院為阿壩患者開辟了跨區域綠波救治通道,已累計幫助61名脊柱側彎、唇腭裂等患者在溫州市恢復健康。紅原縣唇腭裂患兒小理(化名)的父親說,是溫州市讓孩子恢復了正常生活;壤塘縣患有先天性馬蹄足內翻、曾無法正常走路的小春陽(化名)說,是溫州市讓他能夠闊步行走在新的生活道路上;壤塘縣的拉珍(化名)等多名脊柱側彎患者表示,感謝溫州市讓他們昂首挺胸迎來新的生活。
同時,溫州市還在整合資源治病救人的基礎上,為患者提供康復資助、教育助學等幫扶服務,幫助學齡患者改善生活和學習情況。其中,得益于“溫心守護”行動,壤塘縣患有嚴重脊柱側彎的小娜姆(化名)兩姐妹在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人民醫院接受治療后,挺直了腰桿,身高增加了10多厘米。術后,陳忠慈善工作室還捐款6萬元幫助她們家改善了居住條件。陳忠慈善工作室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我們將持續關注兩姐妹成長情況,及時幫助她們解決生活和學習中遇到的困難。”
03
授人以漁,
打造“帶不走”的醫療隊
在阿壩州小金縣人民醫院的眼科手術室里,一場緊張而有序的白內障手術正在進行。手術臺旁,小金縣人民醫院的楊照燕醫師正專注地操作著手術器械,她的眼神堅定而自信。
曾經,楊照燕一想到要在顯微鏡下實施眼科手術就發怵;現在,她已能夠熟練完成白內障手術,這得益于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的培養。2021年,楊照燕到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參加為期一年的白內障手術培訓,經歷了從最基礎的Ⅰ階眼科顯微基礎技能到Ⅳ階眼科顯微進階技能,再到白內障專項手術的全面提升。回到小金縣人民醫院后,楊照燕迅速將所學知識和技能應用于實際工作中,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眼科手術技能培訓中心負責人徐栩還到小金縣為楊照燕等當地醫生提供“手把手”臨床手術技能指導。
這并非個例。近年來,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聯合阿壩州小金縣人民醫院成立了“小金縣—溫州醫科大學聯合眼視光診療中心”,通過持續努力,已幫助小金縣培養不同層次醫療人才9人次,其中能獨立開展白內障手術醫生3人,實現區域眼視光中心服務模式的建立。
2024年8月,溫州醫科大學高原眼健康研究中心小金縣基地掛牌成立,實現了打造覆蓋阿壩州、甘孜州兩州的一流藏區眼視光中心。聯合眼視光中心打造“標桿工程”和“惠民工程”,給當地眼疾患者帶來了極大的便利和優質的服務,切實解決了他們“出遠門難、看眼病難”的問題。
這是“溫心守護·共健阿壩”行動幫助阿壩州各縣(市)提升醫療水平的一個縮影。近年來,溫州市深化“輸改造”工程,加速技術遷移和師徒傳幫帶建設。兩地建立了“山海行動”結對導師制,通過“山海師徒計劃”,目前已成功培養眼科醫生20名、骨科醫生8名,促進阿壩州人民醫院、小金縣人民醫院、壤塘縣人民醫院等地醫療診治和手術能力大大提升。建立了高原特色學科共建制,成立5個遠程診療中心和溫州醫科大學高原眼健康研究中心阿壩州分中心。在推動“川藏青健康光明工程”壤塘基地和小金基地落地的同時,溫州捐贈眼底照相機等設備46臺,幫助阿壩州相關醫療機構在眼科白內障手術、脊柱矯形、關節置換、高原兒童近視防控等領域填補技術空白。兩地還建立了5G遠程診療會診機制,搭建覆蓋金川縣、黑水縣、阿壩縣等地的5G遠程會診平臺,兩地醫生可以通過平臺開展實時影像診斷、手術指導。建立阿壩州首個標準化眼視光中心,推動阿壩州眼科手術量年均突破200臺。
阿壩州副州長王樹明表示:“溫州人民的仁愛奉獻讓阿壩群眾在家門口就可以享受優質醫療服務,將‘大愛溫州 善行天下’體現得淋漓盡致。我們將全力確保‘應篩盡篩、應治盡治’,并學習溫州經驗,推進阿壩醫療事業高質量發展。”
(供稿單位:浙江省駐四川省阿壩州幫扶工作隊、溫州都市報)
來源:《中國鄉村振興》雜志2025年第13期
總監制:姚卜成
監 制:韓世雄
編 輯:張瓊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