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作為“世界四大文化中心”,在東南亞諸國的發展中影響頗深。
在古代王朝,許多鄰國以“藩屬”的身份,接受著中國的領導。
比如我們的南方鄰國越南,他們今天的國名就是由清王朝嘉慶皇帝所賜,而中國對越南影響之深,遠遠不止于一個名字而已。
曾經有一位越南青年就這樣表達過自己的觀點:
“從第一天上學開始,中國就占據了越南學生歷史課本的80%!”
那么,這個說法是否有夸張的嫌疑?從古至今,真實的中越關系是怎樣的?
一 、越南歷史上的第一王朝
如果說世界上最狹長的國家是智利,那地理形狀上最“苗條”的國家,當屬越南!
越南全國領土為33萬平方公里,南北長度為1600多公里,東西邊境線最窄的地方卻只有50公里。
從地圖上看,越南這個國家就像一個“玉如意”。
根據2023年的人口統計,越南擁有1.003億人口,從外貌和基因的層面上來講,越南人和漢人的相貌重合度很高。
如果兩個國家的人都出國旅游,外國人是很難區分清楚越南人和中國人的區別。
而根據現代分子基因技術的研究,有八成的越南人擁有O系基因單倍群,在這八成的越南人中又有八成的人是O1b1基因單倍群。
研究表明,O1b基因單倍群的起源是在中國湖南湘西這一塊區域。
所以以此推測,越南人的血統起源,大概率是湖南湘西一帶的人種。
應該是在古代,湖南湘西一帶的人移民到了越南繁衍生息,在這之后,不斷擴張到了現今越南整個國家。
我們再結合越南自己編撰的歷史書來看看這種推測是否準確。
越南歷史上最早的一個朝代名為鴻龐氏,被視為越南國家的開端。
根據記載,鴻龐氏存在的時間為公元前2879到前258年之間,而鴻龐氏是中國傳說中炎帝神農氏的一支旁系。
相傳,神農氏的三世孫帝明在南巡五嶺的時候,娶了一個仙女做老婆,生下了孩子祿續。
帝明對這個孩子非常喜歡,就想著將自己的帝位傳給祿續,但因為帝明本身還有一個長子帝宜,所以一時間也不好選擇。
祿續是一個非常有孝心,而且愛戴兄長的人,他為了不讓父親和哥哥為難,就放棄了繼承權,一路遠離中原地區,到了南方。
在那里建立了赤鬼國,而鴻龐氏就是祿續的后代,也就是現今越南的前身。
當然,這樣的傳說并不具備較強的可信度。
二、 儒家文化對越南的影響
直到秦始皇統一了中原后,我國南部地區還處于越南先代王朝的控制之中。
在我們漢人自己的史書中,將這一塊區域稱之為百越。
奉行開疆擴土政策的秦始皇,派出軍隊勞師遠征,迅速占領了百越的全部領土,并將統一全國過程中,進行反對的六國貴族移民到此地生活。
秦朝這一時期在百越設立了官員機構和郡治,方便統治。
可秦朝沒過幾年就開始大亂,當時的南海郡尉趙佗,就趁著中央王朝大亂的機會,將此地獨立了出去,并創立了南越國。
因為這一段有證歷史的存在,一些越南史學家就認為南越國才是越南的正統第一王朝。
不管越南史學家以哪種說法為依據,顯然都脫不開越南文明誕生于中原王朝的客觀事實。
秦朝滅亡后,經過幾年的割據戰爭,漢朝建立。
此時的趙佗馬上向漢朝示好,表示愿意作為藩屬,每年上貢,只求和睦,奉行“無為而治”,并且深受匈奴之禍的漢王朝,對南越這塊窮地方本身就沒有多大興趣。
看著這個“小老弟”還算聽話,也就沒怎么當回事,可沒過多久,南越就沒怎么把漢王朝放在眼里了。
到漢武帝時期,南越開始頻繁作亂。
喜歡用拳頭說話的漢武帝自然也不慣著對方,直接出兵進行了滅國之戰。
南越在這一時期正式劃入漢朝的疆域之中,在此設立了九真和日南、交趾幾個郡,方便統治。
打了巴掌也給甜棗,漢武帝將南越收入版圖后,就將中原的耕織、書籍禮儀等文化一并傳到了南越,幫助南越地區發展經濟民生。
歷代太守到達南越后,在當地興建學堂,課本也采用和中原地區一致的《春秋》等儒學經典,這就促進了儒家文化在南越地區的發展。
在建設的過程中,自然也有不和諧的聲音。
東漢時期,南越有一名女將軍,因為犯罪而被漢朝太守治罪,這名女將為了逃避罪罰,就聯合自己的妹妹一起興兵作亂。
這次作亂事件最后被東漢將領馬援所平定。
在我們漢朝自己的史書中,對這場叛亂并未有太多的說明和記載。
但在越南史書中卻被大寫了一通,他們稱呼這兩名女將為民族英雄,并將此次事件稱為“二征起義”。
并且在編輯史書的過程中,刻意隱瞞了這次事件的起因,只是一味地表達她們民族英雄,具備反抗古代中國統治的獻身精神。
我們由此就可以看出,越南從這個時候開始,就在有意識地脫離中原王朝的統治。
此后中原歷朝歷代,都對越南地區保持著強度不一的統治和聯系。
直到唐朝滅亡后,進入五代十國的混亂時期,越南徹底脫離了中國的控制,成為一個獨立國家。
到明朝的時候,朱元璋建國后,認為南部地區還是比較重要的,就派出了自己的義子沐英做云南王,牢牢把控中原王朝的南大門。
沐英到達云南后,也想過對越南展開新的掌控,但因為這一塊區域已經太長時間與中央王朝脫離聯系,已經難以教化,最后只能放棄。
雖然脫離了中國的管控,但越南依舊在名義上保持著“藩屬”國的稱號,仿照著周邊國家向中原朝廷進貢。
而中原文化對越南的影響也是無比深刻的。
三、中原文化深入越南
比如,現今的越南中學課本上還收錄有不少的唐詩,其中大多以李白和杜甫的著作居多。
這是因為在唐朝時期,詩詞盛行。
而唐代君主派往南越進行吏治的官員以文官為主,這其中就包括當時的著名詩人杜審言等人。
文人當官,首要的就是推行儒家禮治和科舉文化,從此之后,儒學在越南地區的地位得到不斷提升。
越南的本土青年也通過學習儒家經典,遠赴唐朝參加科舉制,不少人也因此進入唐朝政壇。
在這股風氣的影響下,許多越南本土的文化人士,也用母語“字喃”來翻譯各種各樣的儒家經典,促進了當地群眾對儒家文化的學習。
近代以來,因為一些歷史因素,越南人對于民族獨立和國家獨立的口號喊得很響,后來還因為外交政策的影響,與中國發生了一系列的邊境戰爭。
我們從中不難看出,越南在有目的性地尋找界限,保持自己國家的獨立性。
但無論他們如何尋找自己的獨立自主,都很難避開中原文化對他們深入骨髓的影響。
從歷史課本中大量關于中國的記載,再到鄉間服飾和傳統節日,這些都有著非常濃厚的中國文化特征。
比如說,越南的春節習俗就是從中國古代王朝傳過去的。
在越南現在的春節中,家家戶戶都會在門口插上一根竹竿,然后在竹竿上掛上燈籠和彩旗。
除此之外,還會進行守歲、拜年、放爆竹和祭灶王爺等習俗。
這些東西我們都不陌生,因為就是從我們的文化中流傳過去的。
參考資料:
劉炎銘 《中國文化對越南文化的影響研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