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胖胖。
今天不聊新聞,換換口味,說點輕松點的八卦。
最近呢,胖胖在評論區(qū)看到一條留言:
有位讀者朋友說,他覺得現(xiàn)在一些婚禮,感覺整個儀式不是喜事,像追悼會。
主持人一開口就是深情并茂的旁白,背景音樂剛響起,全部眼淚就下來了,全場沉浸在一種被提前安排好的“感動情緒”里。
說實話,胖胖也不是第一次看到這種場面了。
這也許不是個例,而是婚禮中越來越常見的一種氛圍:不擇手段地“煽情”,不擇手段地“用力”。
當(dāng)然啦,聊這個只是代表胖胖個人的看法,說出來不是為了代表誰,只是和大家聊聊自己的感受而已,未必對,也不代表所有人。
按理說,婚禮,本來是件喜慶事,是兩個人、兩家人共同慶祝的節(jié)日。
但現(xiàn)在的婚禮,有時候更像一場“催淚現(xiàn)場”。
主持人張口閉口都是“父母的無私付出”“母親十月懷胎的艱辛”“父親背后的沉默守護”,配合著一段煽情音樂、幾句致辭文案。
你如果在這時候沒掉淚,甚至臉上沒露出“感動”的表情,可能就會被看作“冷血無情”。
但問題是,這種情緒真的都來自于“自然流露”嗎?未必。
很多場景,給胖胖的感覺更像是精心設(shè)計的,是被一套“婚禮標(biāo)準模板”控制下的情緒引導(dǎo)。
這是對情感的表達?可能對部分人來說是;但對另一些人來說,也許更像是一場標(biāo)準化流程下的情緒調(diào)動。
對吧?如果一套話術(shù)一段音樂就能把人煽哭,那哭的人是不是更多在哭“設(shè)定”?
而這種儀式感,也許正在“訓(xùn)練”我們對情緒的反應(yīng)模式。
你被引導(dǎo)在該哭的時候哭,該感動的時候感動,這其實和很多人小時候在學(xué)校里被要求“感恩父母”“愧疚老師”的套路,有些相似和雷同。
當(dāng)情感被規(guī)定了流程,它就不再自由;當(dāng)感動成為一種義務(wù),它就變成了表演。
除了煽情,婚禮還有一個讓胖胖有點保留意見的地方,那就是“畫餅”。
每場婚禮幾乎都少不了誓言:“我會照顧你一輩子”“無論貧窮還是富貴都不離不棄”“一生一世只愛你一個人”。
聽起來當(dāng)然動人,但這些話,真能輕易兌現(xiàn)嗎?
胖胖并不是不相信愛情,只是覺得:
在無法確定未來是否可控的前提下,這些話講得太滿,可能未必穩(wěn)妥。
人不是不想兌現(xiàn)承諾,而是很多時候,我們連自己都照顧不好,就已經(jīng)拼盡全力了。
誰都希望風(fēng)雨同舟,白頭到老。
但現(xiàn)實是,很多婚姻確實存在變數(shù)。
這不代表婚姻一定失敗,只是說,承諾需要匹配現(xiàn)實的可能性。
所以胖胖更傾向于慎重承諾,而不是隨手許愿。
像一些婚禮誓言聽起來像“山無棱天地合才敢與君絕”,結(jié)果兩年后,房貸、育兒、矛盾一來,三座大山還在,人心就散了。
胖胖在這幾年就看到不少如此的打臉現(xiàn)象。
當(dāng)然,也不是說所有誓言都是空話,有人真能做到。
但就胖胖個人觀察,很多時候我們更擅長“當(dāng)眾許諾”,不一定擅長“默默兌現(xiàn)”。
越是在臺上信誓旦旦,可能越要在生活中時時提醒自己:
光靠幾句臺詞,是撐不起一段關(guān)系的。
這就好比一些男生在追求女生時會說:“賢妻扶我青云志,我還賢妻萬兩金。”
青云志你有沒有?能不能真的還人家萬兩金?這些提前的畫餅到后續(xù)都很難說清。
當(dāng)然,這可能也是胖胖母胎solo的一個原因,怕給不了承諾兌現(xiàn),也怕后期的變數(shù)接受不了承諾。
與其在不確定中立Flag,不如不騙人,也不騙自己。
所以像婚禮那個舞臺上,在所有親友注視下,在攝像頭的聚焦下,說出這番話的人,可能只是感性上頭,未必真有兌現(xiàn)。
很多時候,我們這個主流語境很少鼓勵你說“我不確定”“我盡力”,更多鼓勵的是“堅定”“許諾”“表態(tài)”。
于是,我們看到很多婚禮上情感承諾十足,也看到很多婚姻中途夭折。
婚禮里講的是理想,婚姻里活的是現(xiàn)實。
說“我愿意”不難,難的是在沉默和一地雞毛里,還能繼續(xù)說下去。
那,“感動”真的那么重要嗎?
胖胖不否認,有些人可能真的會被感動。
但人是不是太刻意習(xí)慣于追求那種“被感動的感覺”?這里要打個問號。
是不是覺得只要有一段音樂、一張淚臉、一句誓言,感情就很到位了?
感動當(dāng)然是美好的,但它不能替代信任、溝通、責(zé)任感。
更不能當(dāng)作對未來生活的保障。
很多時候新人在儀式里掉的淚,更多的是一種“情緒上的滿足”,而不是“關(guān)系的深度沉淀”。
也許正因為生活中真實的陪伴和理解太稀缺,我們才在這些時刻格外容易被擊中。
這里不是胖胖不相信愛情,而是對“在聚光燈下做情感展示”這件事,始終覺得有些彆扭。
承諾有些時候不該是一場表演,而是一種能力,你知道它難,你才會說得克制。
關(guān)系,可能從來不是靠情節(jié)打動,而是靠日常打磨。
如果我們對儀式要求的,不是真情實感,而是好看的包裝,那最終我們收獲的,也不一定是幸福,也可能是空殼。
這里胖胖只是聊聊自己的一點觀察和想法,不代表標(biāo)準答案,更不是要一桿子打翻所有感人的婚禮。
婚禮上的“我愿意”,其實只是個開始,不是結(jié)局;
婚禮上的眼淚,若沒有生活中的實際相處去接住,有可能落地聲就會特別輕。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