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上本科后大專?以為是玩梗,沒想到竟然是真的!”
最近,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的招生章程,活生生把“本升專”這個網絡梗變成了現實。消息一出,網友們直接炸鍋,評論區里段子橫飛:先上本科后大專,學歷硬過五指山;原來真有”知識逆行“這回事兒;寒窗苦讀十幾年考上本科,轉頭還得去讀專科;本升專,好小眾的詞匯;這是技術崗捷徑,比考研卷公務員實在多了!
看著這些段子,笑著笑著就哭了。“本升專”的背后,何嘗不是就業壓力下的不得已而選之。
實際上,”本升專“已經是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的常規操作了,他們早從2022起就開始這樣招生了,而且招生人數連年上漲,從最初的30人一路飆升到2025年的135人。如此快速的增長速度說明啥?不還是市場有需求嘛。
現在滿大街都是本科生,看上去似乎是人才多到用不了,但真正能對口的工作崗位就那么點兒,競爭激烈得跟搶春運火車票似的。再看看另一邊,技能型崗位卻天天喊著“缺人”,工廠里招個技術工人,開出的工資比本科生,甚至研究生都要高,條件再好都很難招到合適的人。
有人說,“本升專”不就是脫了“孔乙己的長衫”嘛!這話乍一聽有點道理,可仔細琢磨琢磨,哪有那么簡單?當年拼了命考本科,不就是想著穿上這件“長衫”,能有個體面的工作、穩定的收入嗎?現在突然告訴你,還得再去學門技術,這不就跟你好不容易買了件名牌大衣,結果發現還得再搭條褲子才像樣一樣憋屈嗎?
無奈,現實就是這么殘酷,企業招人早就不看你學歷有多高,而是看你能不能實實在在干活。那些眼高手低、只會紙上談兵的所謂高學歷人才,早就不吃香了。與其抱著個本科文憑四處碰壁,還不如放下身段學門技術,起碼能有口飯吃。
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作為河南省內唯一的公辦軌道交通學校,在就業上毫無壓力,學生也比較搶手,這才是家長和學生”舍本求專“的關鍵所在。
在就業為王的當下,會不會有其它就業較好的專科學校,也效仿鄭州鐵路職業技術學院的做法,這個很難說。要是所有學校都跟風搞這一套,會不會陷入“學歷套娃”的死循環?
想象一下,以后可能得“專→本→專”這么一路讀下去,那咱們的教育體系不就亂套了嗎?這就好比是在一條沒有盡頭的路上來回折騰,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最后卻不知道自己到底要去哪兒。而且,“本升專”也不是誰都能接受的。那些寒窗苦讀多年的本科生,心里肯定有落差,覺得自己的努力白費了。這不僅僅是一個教育問題,更是一個社會心理問題。
再往深了看,“本升專”現象的背后,是整個社會對人才需求的結構性矛盾。我們的教育體系一直在培養“通才”,可市場卻越來越需要“專才”。本科生學的知識太寬泛,缺乏實踐技能,到了工作崗位上還得從頭學起。
而專科教育雖然注重實踐,但在社會認可度上又比不上本科。這就導致了一個尷尬的局面:本科生找不到合適的工作,專科生又得不到應有的尊重。要解決這個問題,光靠“本升專”可不行。
回到個人選擇上,如果你正面臨“學歷貶值”和“技能需求”的兩難抉擇,該怎么辦?說實話,沒有標準答案。
但有一點可以肯定,死抱著“孔乙己的長衫”不放手,肯定是行不通的。與其在學歷的賽道上擠破頭,不如靜下心來,想想自己到底擅長什么、市場需要什么。要是你對技術感興趣,那就大膽去學,說不定能闖出一片新天地;要是你還想在學術領域深造,也別盲目跟風,先看看這個專業有沒有實際應用價值。
“本升專”這個看似荒誕的現象,其實是一面鏡子,映照出學習與就業之間的結構性矛盾。
家長和學生也必須深刻認識到,學歷只是一塊敲門磚,真正能讓你在職場上站穩腳跟的,是過硬的技能和不斷學習的能力。至于“孔乙己的長衫”,該脫的時候就得脫,別讓所謂的面子,耽誤了自己的里子。畢竟,在這個現實的社會里,吃飽飯、掙到錢,才是硬道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