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肖某個人而言,從基層崗位一步步成長,其努力值得肯定;但對制度而言,任何個體的晉升路徑都必須經得起程序檢驗
據大風新聞報道,近日,衡南縣一則8名干部任前公示公告,因其中1人簡歷顯示“21歲時以高中學歷被聘用為鎮勞動服務站站長”引發關注。
盡管官方回應稱“那時在學歷要求方面沒那么嚴格”“錄入系統有誤”,但公眾的疑慮并沒有完全消除,追問背后,實則是對干部選拔任用程序透明度與規則嚴肅性的關切。
從公開信息看,肖某的履歷呈現“低齡入編、邊工作邊提升學歷”的特征。2008年9月,18歲的肖某以高中學歷進入鄉鎮勞動服務站工作,21歲被聘為站長,此后陸續取得大專和本科學歷,并逐步晉升至縣民政局副局長。
這種“先入職后提學歷”的路徑,在特定歷史時期并非個例。但問題在于,鎮勞動服務站站長雖為股級干部,卻涉及事業編制管理,即便在“學歷要求不嚴”的過去,干部任用也需遵循“人崗相適”的基本原則,不可隨意突破規則。
對于當了5年站長不是任命而是聘用一事,官方回應“系工作人員錄入系統時有誤造成的”。公示信息作為干部選拔的權威依據,本應經過嚴格審核。若錄入錯誤能輕易成為解釋理由,難免削弱公示制度的嚴肅性。此外,肖某從事業編制轉為公務員的“三類人員”遴選程序是否合規?其工作能力與晉升速度是否匹配?這些疑問若僅以“歷史原因”“工作努力”等模糊表述回應,恐難徹底消解公眾疑慮。
誠然,過去基層用人確實存在重經驗、輕學歷的情況,但“不嚴”不代表沒有標準,更不等于可以把程序正義一并省略。當年同一批“以工代干”的人里,有多少像肖某一樣趕上遴選機遇,又有多少卡在學歷門檻外?如果當時公開招考、民主測評、組織考察的環節缺位,今天就不該用“歷史原因”四個字輕輕帶過,而應對照檔案逐一核實,缺的環節該補就補,有問題的該糾則糾。
拿今天的尺子去量當年的腳印,或許有些不近情理,但輿論的敏感恰恰提醒組織部門:只有把過去的賬算清楚,才能讓人們相信今天的尺子不會打折。衡南縣不妨把肖某從入職到遴選的每一次手續、每一次公示都擺到陽光下,讓事實替他辯護,也讓制度自己說話。
干部選拔任用,規則是底線,程序是保障。公眾的質疑,本質是對“權力是否在陽光下運行”的追問。近年來,干部任用領域的個別違規操作刺痛社會神經,正是因為程序漏洞為權力尋租提供了空間。
此次事件中,盡管尚無證據表明存在違規操作。對肖某個人而言,從基層崗位一步步成長,其努力值得肯定;但對制度而言,任何個體的晉升路徑都必須經得起程序檢驗。唯有以更透明的公示、更嚴格的審核、更清晰的規則回應公眾關切,才能筑牢干部選拔的公信力基石。
紅星新聞特約評論員徐其揚
編輯 汪垠濤
紅星評論投稿郵箱:hxpl2020@qq.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