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浙江女孩呂欣欣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清華大學美術學院,這本該是她人生最輝煌的時刻。
然而,命運卻和她開了一個殘酷的玩笑——她的錄取通知書被錯誤投遞,直到一年后才被發現。
當她滿懷希望趕到清華報到時,卻被告知:“對不起,你已經沒有入學資格了。”
呂欣欣從小熱愛美術,高中時便立志考入清華美院。
2003年高考結束后,她的分數剛好達到清華美院的錄取線,于是毫不猶豫地將清華填為第一志愿。
可,整個暑假過去,她始終沒有收到任何錄取通知書。身邊的同學陸續收到了大學錄取信,唯獨她的信箱空空如也。
她開始懷疑自己是否落榜,但奇怪的是,連保底志愿的學校也沒有任何消息。
最終,不愿復讀的呂欣欣無奈選擇了一所北京的民辦專科學校,開始了大學生活。
一年后,呂欣欣的父親回家時,無意間發現家門口廢棄的牛奶箱上躺著一封泛黃的信封。
他好奇地拿起來一看,竟是一封清華大學錄取通知書,收件人赫然寫著“呂欣欣”,而郵戳顯示它早在一年前就已寄出。
原來,郵遞員誤將信件投遞到了舊租戶的牛奶箱里,而呂家一直未察覺。
這封本該改變她命運的通知書,就這樣被遺忘在角落整整一年。
呂父立刻聯系清華招生辦,希望學校能破例讓女兒入學。
但校方回復:“錄取通知書已過報到期限,視為自動放棄,除非重新參加高考。”
管呂父苦苦哀求,甚至親自前往清華交涉,但規定無法更改。
當呂欣欣得知真相時,她蹲在路邊崩潰大哭。一年的等待、錯失的機會、無法重來的命運,全都因為一封遲到的通知書而改變。
憤怒的呂父找到當地郵局討要說法,但郵局以“通知書是平信,無義務必須送達本人”為由推卸責任。
更令人氣憤的是,郵局稱錯誤投遞是因為“家里有兩個郵箱”,而他們“沒有義務確認收件人是否正確”。
2003年時,高校錄取通知書尚未強制要求使用特快專遞,因此郵局并不承擔法律責任。
不過,盡管錯失清華,呂欣欣并未放棄。
她在專科學校努力學習,后來通過專升本、考研,一步步接近自己的夢想。
"如果當初能收到那封信,我的人生會不會完全不同?"呂欣欣常常這樣問自己。
然而,那封遲到的通知書,始終是她心中無法抹去的遺憾。
這個故事不僅是一個家庭的悲劇,更折射出早期教育制度與郵政系統的漏洞。
如今,高校錄取流程已更加嚴謹,但呂欣欣的經歷仍提醒我們:命運的轉折,有時就在一個小小的失誤之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