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在各國AI競爭的背后,更殘酷的是AI人才的競爭。
最近,扎克伯格的11人“天才團隊”曝光,震驚科技圈。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其中4位竟然來自中國。
隨后英偉達也宣布,將會有2位中國頂尖科學家加盟。
這意味著美國在一個月內連續挖走了中國6名頂級AI人才,還全是國內名校畢業。
頂級人才在中國成長,卻在美國結果?這次我們必須得警惕了!
AI搶人大戰
近年來提到高科技,“AI”一詞必不可少被提及。
甚至國家把AI稱為了“重塑產業格局的核心驅動力”。
你以為AI在未來,其實現如今我們生活早已離不開AI了。
就比如今年年初我國的人工智能搜索引擎“DEEPSEEK”橫空出世。
在震驚國外的同時,遭到了外國大量的網絡攻擊。
差點把它搞癱瘓,幸好國內各大網絡巨頭出手共同抵抗。
可見AI的重要性,各國畢竟要在這一領域一決高下。
而誰先掌握更成熟、更先進的AI ,誰就掌握了話語權。
想要發展AI,最關鍵的是AI人才。
可是一個殘酷的事實擺在面前:
最近1個月內美國連續挖走了我們數名AI頂級人才。
美國臉書的創始人扎格伯格,曾說過今年是AI發展的關鍵一年。
扎格伯格并不是嘴上說說而是早已行動,為此不惜豪擲百億美元。
在上個月月初,他就盯上了一名華裔天才亞歷山大·王。
亞歷山大·王在高中時期就被邀請到硅谷工作。
后來他自己創業,和伙伴一起創辦了“Scale AI”。
僅用了7年的時間,亞歷山大·王就讓這家公司市值達到100多億美元。
為了拉到這樣的頂級人才,扎格伯格可謂是大手筆。
花了千億買下亞歷山大·王公司的一部分股權。
直接把這位人才拉入Meta,成為首席首席人工智能官。
不僅如此,扎格伯格還宣布今年會給Meta投入至少4萬億元。
這個數字實在太驚人了,一些后國家一年的GDP可能都趕不上。
可見扎格伯格要在人工智能領域分一杯羹的決心。
作為一個商人愿意付出這么多,必定這背后是有利可圖的。
現在錢到位了,領頭羊也找到了,還缺的就是頂尖人才了。
于是扎格伯格又有了大動作,那就是展開搶人大戰。
美國連挖6名人才
根據7月1日的新聞報道,扎格伯格招募到11位新員工入職。
其中一大部分都是從另一家AI公司挖來的。
他們手握前沿算法突破、基礎模型創新經驗,都是AI人才。
從網上曝光的圖片來看,這些人不少都是華裔面孔。
然而了解到他們的背景后,真的是十分的痛心。
有4人都是來自中國的名校,現如今卻為美國公司效力。
第一位名叫任紅宇 ,清華大學的高材生,后來去美國深造。
畢業后就留在了美國工作,訓練過很多大模型,還是負責人。
第二位是畢業于浙江大學的畢述超。
專業雖然是數學,但是AI領域也需要這樣的人才。
同樣的他也是本科畢業后就出國留學,博士畢業后就留在那里。
在他的幫助下,美國公司的AI取得不小的突破。
剩余兩位都是學習計算機專業出身的。
一位是國內另一頂尖院校北大畢業的趙勝佳。
曾在多家互聯網或者高科技巨頭實習過。
在AI領域經驗十足,不少模型的訓練都經過他之手。
還有一位則是少年天才,被中科大少年班錄取。
隨后美國藤校攻讀博士,也曾負責多個項目。
這幾位的離開,對于前一家AI公司是巨大的損失。
而扎格伯格能挖到這些人,真的很舍得花錢。
除了前面提到的萬億元搭建平臺之外,他還拿出了天價合同。
據人透露,他給這些人的薪資都不少。
其中給有的頂級人才開出了1億美元的天價。
能看出這樣薪資的公司,在全世界也沒幾家了。
對于人才來說,有更大的平臺發揮,還能拿到高薪水。
選擇跳槽是很自然的選擇,也是明智的選擇。
這更體現了人才在AI競爭中的重要性。
然而在扎格伯格宣布這條消息之前,美國另一家科技公司下場搶人了。
這家公司就是大名鼎鼎的英偉達,它一下子就挖走了中國2位頂尖科學家。
6月末,有人發現在社交媒體上,中國2位AI人才先后發了動態。
配圖都是和黃仁勛的合照,而配文內容更為驚人。
兩人都宣布即將加入英偉達,要助力英偉達的AI發展。
這兩位科學家分別是朱邦華和焦劍濤,他們都是清華大學的高材生。
能考上這所名校的人,在國內已經是鳳毛麟角。
朱邦華今年才剛剛30歲,已經是博士畢業
曾在世界前幾名的公司實習過,主導的AI系統在語義識別精度上取得關鍵突破
焦劍濤就更厲害了,還在本科階段拿下了清華最高的獎學金。
而兩人在畢業后一起成立屬于自己的AI公司,拿下不少融資。
這樣的人加入英偉達,將會是強大的助力。
人往高處走,但是看到這些人才的流失,又得不得很痛心。
人才流失
有數據顯示中國培養出的AI領域博士,占到全球總量的28%。
而華裔AI研究者在頂會論文中的第一作者比例超過25%。
這意味著華人科研人才在AI算法、基礎模型、等核心方向上。
早已不是“補充力量”,而是“第一梯隊”。
美國招這些人,是因為他們是能讓美國繼續領先AI戰場的王牌。
這揭露了一些很殘忍的現實:人才在中國成長,卻在美國結果。
如此結果對于我們來說,肯定是非常不利的。
面對美國不斷挖人才,中國并非束手無策。
近年來,國內科技巨頭和高校已開始采取行動
比如利用一些算法比賽來挖掘人才;
也會用高薪和更大平臺吸引人才的加入,打破國外的高薪壟斷。
國家還不斷推出針對回國人才的高端引才計劃。
并通過科技園區、專項項目吸引華裔與海外人才。
同時也加大了對國內人才的培養,提升實戰教學比重。
小結
AI人才的爭奪,本質上是國家科技競爭力的較量。
美國憑借高薪、頂尖科研環境,持續吸引中國AI精英。
而我們也在努力,勢必在這場人才爭奪戰中占據主動地位。
未來,我們不僅要留住人才,更要成為人才的首選之地。
參考資料
澎湃新聞2025-07-01《Meta成立超級智能實驗室,至少6名成員為原OpenAI華人員工》
江南都市報2025-06-30 《黃仁勛親自招募兩位AI專家,本科均畢業于清華》
新華網,2025-07-02,《新型智庫與AI技術:重塑產業格局的核心驅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