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新課標推行三年,但許多學校仍在“穿新鞋走老路”。您認為突破點在哪里?思思:必須打破三大壁壘:第一重壁壘:知識碎片化。去年上海實驗學校推行“大單元教學”,將三角函數、向量、復數整合為“旋轉與波動”主題。學生用復數坐標系分析交流電相位差時恍然大悟:“原來數學公式是物理世界的密碼!”
第二重壁壘:評價單一化。我們需要三維評價系統:解題時長(效率)、方法創新度(思維)、跨學科應用(素養)。有個學生解概率題用了生物遺傳樹圖,盡管結果錯誤,但創新維度得了滿分——這種激勵改變了學習生態。
第三重壁壘:教師恐懼癥。廣東課改要求教師自主開發30%校本課程,我帶領團隊設計“城市數學漫步”項目:學生用幾何建模測算豫園客流承載量,報告被旅游局采納。當教師看到社會認可,改革才有動力。
記者:高考改革如何與素養培育兼容?思思:看這道我改編的2024高考模擬題:
“某外賣平臺推出‘準時寶’服務,賠償規則如下:(圖表略)(1)建立賠付概率模型;(2)分析惡劣天氣下平臺盈虧臨界點;(3)為監管部門寫優化建議書。”三道題分別考察建模能力、臨界思維、社會責任感——這才是素養導向的命題革命。
“當學生為社區設計核酸檢測最優路徑時,數學才真正活著。”思思老師如是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