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隨著各地陸續解放,進軍西藏也成為了我軍亟待解決的問題。
結果,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很多將士都打了“退堂鼓”。中央選來選去,卻始終找不到合適的人選。
最終,劉伯承元帥將這份重任交給張國華將軍。
然而,一向堅決服從命令的張將軍在收到任命時卻也是顧慮重重。
最終,劉帥心一橫,直接批給了他一項“特權”:你可以從二野任選三個最強的主力師……
最佳的人選
1950年,正在蘇聯訪問的毛主席依舊心系國內的戰事。得知西南大部分地區都已經順利解放后,他意識到進軍西藏已經迫在眉睫。
于是他當即給劉伯承等人傳遞消息,要他們立即從二野中選擇合適的人選進藏,完成解放戰爭最后的光榮使命。
劉帥收到消息后也立即準備起來。
按理說,最合適的部隊應該是距離西藏最近的,并且已經攻占西康省會雅安的62軍。
但這支隊伍并非屬于二野序列,而是賀老總的隊伍。劉帥認為進藏是個極其艱苦的工作,還是應該派二野的隊伍去做。
所以經過慎重考慮后,他與其他領導一致認為,這份重任應該交給二野主力部隊——第十軍,其軍長正是大名鼎鼎的杜義德將軍。
原本杜將軍也沒什么意見,可是就在準備進藏前夕,他忽然舊疾復發,身體也每況愈下。
雖然杜將軍并未放棄執行任務,但醫生卻叮囑他,要靜心休養,不宜去氣候嚴寒的高原地區。
聽了醫生的話,杜將軍也擔心自己的身體會耽誤工作,于是只能向領導致歉,讓他們派其他更年輕力壯的將領過去。
劉帥也知道這是沒有辦法的事,只能重新選人。結果,很多青年將領卻在這時打了“退堂鼓”,都不愿去這個苦寒之地。
劉帥很生氣,但他也明白,這些人只是沒有經驗,還需要再歷練歷練,否則即使派他們過去,他們也管理不好。
就這樣,劉帥拿著二野的名單仔仔細細地翻看了一遍后,終于找到了一個最佳人選——張國華。
張將軍此時正擔任著18軍軍長,在一眾軍級將領中算是比較年輕的。不過他的革命資歷卻不淺,是扎扎實實地從紅軍時期走到解放的。
并且他對黨的忠貞矢志不渝,是軍中最能吃苦的將領之一。
意志堅定的將軍
他是江西永新人,在老蔣發動政變后加入了王佐領導的革命游擊隊。后來毛主席率部來到井岡山與他們會合,他便編入了第四軍。
由于工作能力強,他陸續擔任了團政委、軍分區政委等職。那時部隊條件艱苦,干部稀缺,他也經常是軍政重任兩手抓。
此后,他陸續參加了中央蘇區反圍攻、長征等重大軍事活動,經常帶頭沖鋒,指揮能力也得到了磨煉。
1936年,在毛主席的指令下,張國華率部進入山西,并組建了河東抗日游擊隊,開始在敵后轉戰。
但在閻錫山的重重圍攻下,好不容易壯大的隊伍還是被打散了,張國華也與組織失去了聯系。
在極其艱難的情況下,他孤身一人靠著乞討輾轉于太原、平津、西安等地,終于在歷盡千辛后成功找到了組織,回到了黨的懷抱。
全面抗戰打響后,他又擔任了115師直屬隊政治處主任、運西軍分區政委。
他一邊率部打擊敵人,一邊大力發動群眾投身抗日,為抗日力量的壯大作出了巨大貢獻。
解放戰爭開始后,他又被任命為豫皖蘇軍區司令員,開始在國民黨腹地艱難轉戰。
在他的指揮下,戰士們以“就地堅持、敵進我進、主動殲敵”的游擊戰術,成功將敵軍十萬重兵繞得團團轉。
正因為他在豫皖蘇軍區開創的新局面,后來劉鄧挺進中原時才得到了一絲喘息之機。
劉伯承在接見他時,還對他進行了高度肯定,說他“會捉戰機,會打游擊”。
也正因此,領導們開始關注這個后起之秀。劉帥也最終確定了,派他去艱苦的西藏,這是對他的肯定,也是對他的考驗。
張將軍接到任命時,剛好解放完成都,正要率領十八軍進軍川南,擔任人民行政公署主任。
得知自己被臨時委派了這樣一份重任,他頓感壓力倍增。
要知道西藏的雪域高原平均海拔在四千米以上,不僅環境惡劣,甚至連一條正常走的路都沒有。
要想入藏,戰士們只能靠著兩只腳翻越一座座巍峨的高山,其中的艱苦不亞于長征。
再加上當地的地主武裝還沒有完全消滅,這一路上還處處充滿著危險……
劉帥也清楚這個任務艱巨無比,張國華心有顧慮也是正常的。
為了讓他能無后顧之憂地上任,劉帥直接批給了他一項特權:你可以從二野中任選三個最強的主力師一起上路!
張將軍聽后驚訝不已,要知道這種為了完成單一任務,讓下級將士自己做主改編隊伍的特權,在二野歷史上還未出現過。可見組織對他的器重。
張將軍既驚訝又感動,有國家給他當“后盾”,他還有什么顧慮的呢?
于是他當即表示不必再抽調其他隊伍,他與十八軍的全體將士保證完成任務!
不久后,命令便傳到了十八軍。由天府之國的川南,突然轉道去高原嚴寒的西藏,很多士兵因為想不通,紛紛“請起了病假”。
張將軍不免有些生氣。為了鼓舞大家的斗志,他直接背著不滿三歲的女兒召開了誓師大會,不斷給大家做思想工作,表明了自己“背女出征”的決心。
女兒是他與妻子的第一個孩子,他一直將其視作掌上明珠。
但可惜的是,后來在他忙于進藏工作時,不足三歲的女兒因病去世,他甚至忙得都沒能見孩子最后一面。
十八軍的將士們紛紛被首長這種大公無私的精神所感染,隨后他們便紛紛向組織遞交了請戰書,表明“不收西藏死不還”的決心。
就這樣,張將軍率領著十八軍踏上了艱苦卓絕的歷程。
扎根于邊疆
他們不僅每天要承受超負荷的苦行軍,還要背著大量糧食和裝備,堅決執行毛主席下達的“不吃地方”的命令。
途中,一些盤踞已久的地方武裝打算利用金沙江天險,阻止我軍前進的腳步。
在極度困難的條件下,張將軍毫不退縮,指揮部隊對敵人進行了堅決的反擊,成功解放了昌都,掃清了前路的障礙。
可以說,正是昌都戰役的勝利,促進了西藏的解放。
部隊在經歷千難萬險后終于抵達拉薩,將紅旗插在了喜馬拉雅山上。
不過此時對于十八軍的挑戰并未停止。我軍入藏后,一直面臨著缺糧斷食的困難。
即便如此,張將軍也始終奉行“不拿群眾一分一毫”的原則,一邊率領部隊進行生產、搭橋修路,一邊不辭辛勞地游走在基層,進行群眾工作。
日子久了,當地的百姓也開始意識到,這是一支真心實意為人民而戰的隊伍,也逐漸放下了警惕。
后來在人民的幫助下,我軍逐漸在當地站穩了腳跟,融入了這里的生活。
在之后的日子里,張將軍便開始全心全意地投入到西藏的建設中。他不僅建立了大量的小學,致力于教育事業,還率部參與了康藏和青藏公路的建設。
到了六十年代,印軍又開始在邊境屢屢挑釁。
為了保衛邊疆,張將軍直接率部打響了自衛反擊戰,僅一個月便消滅了八千敵軍,成功打出了我國的國威!
不過因為多年的高強度工作,再加上在進藏途中,將軍便患上了高血壓,因此他的身體狀況一直不是很好。
在1972年,年僅58歲的張將軍便永遠地離開了我們……
參考資料
【1】軍史:毛澤東決定進軍西藏劉鄧“點將”張國華,解放軍報,2009年06月08日。
【2】為解放西藏作出突出貢獻的中將張國華,學習時報,2022年11月15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