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2月下旬到3月初,隨著醫保支持創新藥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意見和丙類目錄商保落地的政策預期增強,板塊得到修復,后面隨著CSCO等重磅學術會議的臨床數據催化、部分公司報表端提前扭虧的預期以及國內藥企海外授權在金額和數量上創出新高,持續催化了創新藥板塊整體的行情,最終迎來爆發。
本輪創新藥行情的核心驅動力是什么?我們覺得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就是對外BD進入爆發期,推動估值提升和情緒高漲。而且近期BD形式與以往有了比較大的變化。首先BD交易從傳統的license out延伸到了NewCo的模式,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實現買賣雙方更深度的綁定。其次,國內藥企BD交易中的首付款比例顯著提高,金額創出新高。另一方面,從技術層面來看,中國創新藥行業的研發實力也有顯著提升,中國原研的First in Class(FIC)的創新藥取得了非常多突破。
從基本面的角度來看,2025年也有望成為國內創新藥在財報角度實現盈利拐點的年份,這有望讓估值邏輯獲得更強支撐。從現金流的角度來看,管線BD首付款為很多創新藥公司提供了更好的現金流。國內的創新藥企逐步驗證了其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和自我造血的能力,減少對于外部融資的依賴。隨著出海愈加頻繁,潛在商業化能力逐步增強,共同驅動了本輪創新藥估值的修復。
在支付端和需求端也迎來了進一步利好。定價端,醫保局對于創新藥給予了更多的價格彈性空間;審批節奏上,創新藥的臨床試驗審批也在逐漸加速;支付端也在擴容,DRG2.0和預付金制度的出臺都有助于緩解醫療機構在醫保資金上的壓力,也有助于醫療機構和上游廠家保持現金流相對穩定的狀態。整體來看,供給端的技術升級和需求側支付端的改革有望形成一個共振,未來隨著藥企的創新能力提升以及市場環境的進一步改善,中國創新藥產業正建立在一個新的發展起點上,也具備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支撐。
醫藥板塊在過去幾年持續下跌,今年一季度開始逐漸回暖。我們在投資的過程中可以采用逢低分批的方式關注創新藥ETF國泰(517110)。該產品全面覆蓋A股和港股創新藥龍頭,成分股生命周期的覆蓋分布相對比較全面,既包含一些成熟的藥企,也有一些處于臨床階段的Biotech,屬于中長期配置中國創新藥產業的均衡之選。
注:指數/基金短期漲跌幅及歷史表現僅供分析參考,不預示未來表現。市場觀點隨市場環境變化而變動,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或承諾。文中提及指數僅供參考,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也不構成對基金業績的預測和保證。如需購買相關基金產品,請選擇與風險等級相匹配的產品。基金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