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新聞客戶端消息,當地時間6月24日,伊朗和以色列宣布正式?;?。但回顧這場沖突,諸多跡象表明,以色列對伊朗動手,或許沒那么簡單。
6月13日凌晨,以色列空軍對伊朗核設施和軍事目標展開轟炸,聲稱要阻止伊朗發展核武器。但從多方面看,“核問題”可能只是表面理由。
內塔尼亞胡(資料圖)
多年來,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一直嚴格監管伊朗核活動。2023年IAEA報告顯示,伊朗核活動受到諸多約束,并沒有開發出核武器的跡象??梢陨袇s在此時堅稱伊朗即將取得核突破,掌握了“確鑿證據”,這不得不讓人懷疑其動機。
在分析以色列真實意圖前,先得看看以色列和伊朗在中東地區的復雜關系。伊朗不僅是“核問題國家”,還是哈馬斯、杰哈德等巴勒斯坦抵抗組織的重要支持者。伊朗為這些組織提供彈藥、資金和技術,讓它們有能力給以色列制造麻煩,這讓以色列如鯁在喉。
再看以色列在沖突前后的一系列動作。5月底,也就是對伊朗動手前,以色列宣布新建22個定居點,這是近年來最大規模的土地擴張。緊接著,隨著對伊朗打擊開始,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加大封鎖力度,大批檢查站關閉,巴勒斯坦人的活動空間被進一步壓縮。
哈梅內伊(資料圖)
據聯合國公布信息,2023年10月7日至2025年6月19日期間,約旦河西岸已有949名巴勒斯坦人遇害,其中200多名還是兒童。這些數據被伊朗沖突的熱度掩蓋,鮮少被關注。從這些行動和數據不難看出,以色列很可能借打擊伊朗吸引國際社會目光,趁機在約旦河西岸推進自己的布局,削弱伊朗對巴勒斯坦抵抗組織的支持,鞏固自身在該地區的勢力。
從現實操作效果看,以色列這次行動確實取得了一定“成果”。一方面,伊朗在初期遭受較大損失,數個導彈基地被毀,回擊有限。這使得伊朗對哈馬斯等組織的援助銳減,哈馬斯火箭彈發射次數下降一半以上,抵抗力量受到削弱。另一方面,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民意支持率明顯上揚,以色列政壇也因這場沖突受益。
中東局勢(資料圖)
國際社會面對以色列的行動,反應卻有些無力。歐洲理事會和聯合國人權辦公室只是發表聲明表示關切,沒有實質行動。美國在6月22日聯合空襲伊朗部分核設施,但未達成根本性打擊,情報顯示伊朗早有準備,部分關鍵物資順利轉移,最后美國選擇抽身,通過卡塔爾調解使沖突暫時降溫。俄羅斯專注自身事務,中國反復強調局勢克制、不擴大沖突。多數國家只是口頭譴責以色列在約旦河西岸的擴張,沒有實質性制裁或實地干預。
從長遠視角看,這場沖突影響深遠。若歐盟后續增加對以色列的貿易壓力或限制措施,以色列經濟可能受到打擊。巴勒斯坦局勢長期積壓的矛盾,隨時可能引發新一輪大規模沖突。伊朗作為區域性強國,即便短期受創,也有能力恢復。哈馬斯和“抵抗軸心”組織也不會輕易被消滅。
以色列對伊朗的打擊,真實目的或許并非單純阻止伊朗核發展,而是借此削弱伊朗影響力,加速對約旦河西岸的控制。但這種做法無疑讓中東局勢更加緊張復雜,地區和平穩定愈發遙不可及,未來走向仍充滿不確定性,值得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