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墨山看客
編輯|墨山看客
當烏軍原本就被俄羅斯壓著打的情況下,朝鮮軍隊的加入更是給烏軍帶來了更大的壓力。俄羅斯的精銳軍隊加上朝軍的混合雙打給烏軍帶來了極大的壓力,甚至已經開始逐步后退。
朝鮮軍隊的加入給俄烏戰(zhàn)場帶來了更大的變局,同時也給烏克蘭帶來了新的壓力。朝鮮巨炮的投入使用加上朝俄軍隊的持續(xù)推進,都讓烏軍感到苦不堪言。
取材網絡
那么在朝鮮軍隊加入戰(zhàn)場之后,俄烏戰(zhàn)爭又將迎來怎樣的變局?
俄朝聯手撕開烏防線
俄烏戰(zhàn)爭打到現在也基本上走到了結尾,為了能夠盡快在前線取得優(yōu)勢,俄羅斯這次直接在夏季派出了俄軍精銳部隊。
第104空突師、第83空突旅、第40海軍步兵旅和第155海軍步兵旅幾乎是在同時調動至前線,這次對前線戰(zhàn)力的重新調配,已經能夠證明俄羅斯對該戰(zhàn)線投注了核心戰(zhàn)力。
取材網絡
但這次行動的最大變量并不是精銳俄軍的投入,而是朝鮮志愿軍的全面介入。朝鮮士兵的特點并不在于技術優(yōu)勢,而在于意志和紀律。
他們在極端環(huán)境下作戰(zhàn)的能力、面對俘虜的拒絕態(tài)度以及不惜代價完成任務的行動方式,都能給烏軍帶來強烈的心理沖擊。這種心理上的沖擊是遠比肉體上的傷害影響是要更大的,甚至會對整個軍隊的軍心產生影響。
一位烏克蘭前線士兵在接受《紐約時報》采訪時坦言:“與俄軍打仗,我們還能組織防御,但面對朝軍,我們不知道該怎么應對。”
取材網絡
在前線推進上,朝鮮在派出工程兵的同時還帶上了新式裝備。6月初,朝鮮向庫爾斯克-蘇梅方向增派6000名工程兵,其中包括1000名排雷專家和5000名建筑兵。
他們帶著M-2025新型排雷機器人展開對地雷的排查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人工排雷的風險,并大大縮短了完成任務的時間。
這也讓朝工程兵僅用兩個月時間就完成了原計劃半年的后勤保障工程,道路、橋梁、補給線的迅速打通,更是能夠讓俄軍坦克和步兵如潮水般向前推進,導致烏軍防線根本來不及組織有效反擊。
取材網絡
打破戰(zhàn)場平衡的關鍵變量
不過戰(zhàn)斗的主導權并不完全靠人數和意志,各類武器裝備的實際表現才是決定勝負的核心。而這次朝鮮帶來的遠程火力體系,更是徹底顛覆了烏軍的預判。
俄朝聯合改進過的KN-23彈道導彈完成了不小的整體升級,射程直接從600公里提升到了1000公里,誤差范圍也從500米壓縮到不足50米。遠距離的精準鎖定實現了對烏軍后方指揮所、彈藥庫、運輸節(jié)點的精準打擊,從而在接下來的戰(zhàn)爭中給烏克蘭帶來更大的戰(zhàn)略壓力。
并且這次俄朝的聯合也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作戰(zhàn)方式,俄軍多次通過無人機偵察鎖定目標,再由KN-23實施打擊,這種防不勝防的打擊手段更是讓烏軍后勤調度系統(tǒng)幾近癱瘓。
取材網絡
不僅如此,這次朝鮮帶來的M1989“谷山大炮”更是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戰(zhàn)場死神”。這款170毫米自行加農炮射程高達70公里,火力覆蓋面積遠超烏軍常規(guī)炮兵,一輪炮擊下來,幾乎能夠實現對烏軍的全方位壓制。
根據《金融時報》援引西方情報披露,俄軍已接收約120門“谷山大炮”,日均打擊烏軍目標近百次,彈藥庫損毀比率上漲40%。
對于烏軍來說,這種情況絕對算得上是一場災難,任何固定據點都可能在下一輪炮擊中化為廢墟,甚至不給他們轉移的機會。
取材網絡
除了對烏軍的戰(zhàn)略壓制之外,這次朝鮮所使用的“火鳥-4”導彈與240毫米火箭炮更是給烏軍裝甲集群帶來了極大壓力。
這些裝備并不算十分先進,但在戰(zhàn)場上卻展現出了極高的性價比,壓制力強、操作簡單、部署靈活等優(yōu)點能夠讓朝軍用極低的成本摧毀敵方坦克,從而帶來更大的戰(zhàn)略價值。
俄朝合作新格局
這次俄朝聯手行動的背后,并不是一次簡單的軍事協作,而是一個圍繞“技術、人力、資源”構建的多方面合作體系。
取材網絡
從2024年底到2025年初,俄朝雙方高層頻繁互訪,并簽署了多項軍事與經濟互助協議,這些行為可不僅僅是盟友之間的互助,同時也為這場聯合行動打下了制度基礎。
俄羅斯從朝鮮獲得了源源不斷的兵力支援和軍工產能,而俄羅斯則反過來則向朝鮮提供導彈改進技術、原油資源以及聯合國政治背書。
除此之外,俄方還將“見證者”無人機生產線的關鍵工藝轉交朝鮮,使得朝鮮在短時間內具備了局部自主研發(fā)能力。
取材網絡
不僅如此,俄朝還打通了繞開西方制裁的“遠東通道”。能夠讓朝鮮對俄羅斯進行支援的時候繞開西方,不至于被西方從中做出干涉。
這種“去西方化”的戰(zhàn)略路徑,不僅緩解了俄羅斯戰(zhàn)時經濟的壓力,同時也使朝鮮在能源與外匯方面獲得了一段時間的喘息機會。
在這個過程中,雙方不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盟友,而是進入了深度綁定的“戰(zhàn)爭共同體”狀態(tài),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取材網絡
隨著戰(zhàn)局不斷推進,烏克蘭軍隊正面臨前所未有的戰(zhàn)略困境。蘇梅戰(zhàn)線三日內損失超1300人,三支旅級單位被迫撤出,控制區(qū)從1000平方公里迅速萎縮至400平方公里。
與此同時,俄軍在6月29日發(fā)動開戰(zhàn)以來最大規(guī)模的空襲,派出近500架無人機與60枚導彈對烏境內多個城市實施分層打擊,幾乎是要徹底消耗烏防空系統(tǒng)。
在這種情況下,西方援助的持續(xù)性也受到挑戰(zhàn)。特朗普政府在6月初公開表示反對對俄羅斯追加新制裁,并提出要“盡快結束沖突”。
取材網絡
北約內部也對朝鮮的介入反應遲緩,德國國防部部長甚至承認“嚴重低估朝鮮支援的規(guī)模”。加之F-16戰(zhàn)機在前線被擊落4架,烏軍的裝備補給明顯跟不上戰(zhàn)損速度,士氣和戰(zhàn)力更是出現了同步下滑。
俄朝之間的聯合在戰(zhàn)略上給烏克蘭甚至整個西方都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如果戰(zhàn)場態(tài)勢持續(xù)發(fā)展下去的話,未來烏克蘭的生存空間甚至會被逐漸壓縮。
參考資料
新浪看點——俄稱朝鮮決定向俄羅斯追加派兵6000人,中方回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