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著名經濟學家奧列格·彭津本周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烏克蘭戰斗重建需要約400萬勞動力,但是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烏克蘭國內根本無法提供這么多的勞動力。
另外,奧列格·彭津還稱,烏克蘭正在面臨熟練工人的嚴重短缺,造成這種局面的原因,是因為一些人被送往了前線,而另外一些人則逃往了歐洲的建筑工地,從而躲避了基輔的征召。
資料顯示,烏克蘭在戰前擁有4400萬人口,截至2025年5月份,這個數字已經到了2800萬人口,人口流失問題的背后,烏克蘭的出生率更是直接降至了近300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根據烏克蘭教育和科學部的數據顯示,烏克蘭超過85%的職位空缺屬于職業院校培養的技術工種,主要表現在建筑、電力、交通、司機、餐飲、輕服務和無線電子技術員等領域。
經過超過3年的俄烏戰爭,烏克蘭的輕工業和重工業雖然受到了不小打擊,但是在這套戰時經濟下,烏克蘭的工作崗位也沒有想象中那么稀缺。
烏克蘭官方最新數據顯示,2025年4月的失業人口數量為99.7千人,2025年5月的失業人口數量則為97.5千人,在烏克蘭除非自己偷懶,想找到一份工作還是比較容易的事情。
正如經濟學家奧列格·彭津所說,烏克蘭現在缺的不是崗位,而是勞動力本身,那些派往前線的烏軍屬于填坑了,那些逃往歐洲的烏克蘭人,至少在戰爭結束前,很難指望他們會回到祖國。
既然人口的基數就擺在那里,到底是將他們繼續送往前線,還是讓他們回歸日常生產當中,從民眾“用腳投票”的結果來看,基輔政權顯然選擇了前者,即前線戰斗大于一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