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入夏以來,高溫天氣削弱了歐洲民眾此前對空調的抵制情緒。“是否應該像美國一樣到處安裝空調”,成為歐洲現階段新的政治討論熱點。
據央視新聞報道,當地時間22日,熱浪天氣繼續影響歐洲多國,多地氣溫突破40攝氏度。西班牙南部數日前記錄到46攝氏度的高溫;意大利南部西西里島最高氣溫達40攝氏度;羅馬尼亞首都布加勒斯特出現41攝氏度高溫;希臘首都雅典最高氣溫達到43攝氏度,雅典衛城也因高溫分時段暫停對游客開放。
當地時間2025年7月17日,西班牙馬德里,一名兒童在太陽門廣場的噴泉中消暑。視覺中國 圖
然而歐洲國家的家庭空調平均覆蓋率僅約20%,部分國家的普及率甚至更低。在英國,只有約5%的家庭安裝了制冷系統,其中很多是便攜式空調,而德國的比例僅為3%。
政治新聞網politico在報道中指出,歐洲央行行長拉加德在葡萄牙的年度研究會議開始時懇請嘉賓多喝水,避免醫療中心超負荷運轉。在布魯塞爾舉行的歐洲理事會峰會上,悶熱難耐的記者們靠冰淇淋解暑。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在一篇報道指出,歐洲的空調覆蓋率之所以較低,很大程度上在于該地區的制冷需求甚少,北歐地區尤其如此。歷史上,盡管熱浪天氣時有發生,但極端高溫次數并不頻繁。
法國媒體警告稱將室溫調至比室外低4度以上可能引發“熱休克”,導致惡心、意識喪失甚至呼吸驟停等癥狀。也有歐洲人擔心,長期待在空調房里會引發呼吸道感染。對于特別關注氣候變化的部分歐洲人而言,避免使用空調意味著減少溫室氣體排放。
《大西洋月刊》撰稿人湯姆?麥克塔格稱,對很多英國人來說,空調有點“暴發戶”、“外國人”、“美國人”的味道。此外,英國大部分房子建造時,并沒有考慮到空調的安裝。根據英國政府數據,英國六分之一的住宅建于1900年之前,46% 的住宅建于1930年至1982年之間,很多房子都是用磚塊建造,沒有足夠的建筑空腔。已經裝好的熱水和電力系統也造成阻礙,讓空調安裝變得困難又昂貴。
然而世界氣象組織數據顯示,歐洲是全球變暖速度最快的大陸。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歐洲的升溫幅度達到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歐盟哥白尼氣候變化服務局指出,西歐地區今年6月的溫度達到有記錄以來最高水平。
當地時間2025年7月1日,法國巴黎,市民和游客在特羅卡德羅噴泉旁納涼。視覺中國 圖
在此背景下,空調安裝問題正成為歐洲今夏政治博弈的焦點。法國極右翼政黨“國民聯盟”領導人勒龐提議開展一場大規模安裝空調運動,分布于學校和醫院等場所。他們認為,由于缺乏空調,學校和醫院等公共服務中斷,政府的責任在于政府。法國保守派甚至在本月的立法中提出:“在國外,對比是驚人的——美國正在投資數十億美元實現學校空調的現代化,而那里的醫院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實現了空調的全面覆蓋。”美媒稱,美國的空調覆蓋率已接近90%。
法國政府反對強制安裝空調,稱“如果大規模安裝空調,設備產生的熱量會使街道溫度升高,加劇熱浪”。生態轉型部長阿涅斯·帕尼耶-魯納謝爾稱,空調是一種“不充分的適應措施”,并指出空調總體上是一個凈熱量產生器。
英國保守黨議員安德魯·鮑伊本月向工黨籍倫敦市長薩迪克汗喊話,要求廢除限制在新住房中安裝空調的規定。在西班牙,極右翼政黨Vox一直以空調故障為由批評執政黨。
大規模普及空調安裝預計將大幅推高南歐地區年度用電需求——有研究預測,到2050年意大利用電量將增長約10%。在北歐地區,冬季供暖需求減少本可部分抵消夏季新增的能耗,但政府計劃用兼具冷暖功能的電動熱泵取代天然氣供暖,這將導致電網面臨新的壓力。有分析認為,這種能源格局變化正倒逼歐洲大陸加速發展可再生能源,以應對激增的電力需求。
部分環保人士和科學家指出,歐洲無需大規模依賴空調亦可保持涼爽,例如增加建筑物與街道的綠化覆蓋率、優化建筑通風設計以及安裝遮陽百葉窗等措施同樣能起到降溫效果。與此同時,法國政府正大力推廣地熱供暖制冷系統,以替代傳統空調。據《華爾街日報》報道,這項技術通過循環使用深層地下水,夏季將建筑體的熱量導入地下,到冬季時再將熱能回輸,其能效遠超傳統空調,且不會排放剩余的熱量。然而,高昂的初期投資成為主要障礙,原因是歐洲城市遍布著歷史建筑,改造難度極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