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深圳、東莞、惠州三市生態環境部門聯合印發《深圳都市圈生態環境保護規劃(2025—2030年)》(下稱《規劃》)。這是廣東省首個都市圈生態環境保護專項規劃,也是深圳都市圈“1+N”規劃政策體系中的首個專項規劃。
《規劃》提出打造珠江流域環境協同治理典范、美麗都市圈建設示范樣板、全球城市群綠色發展標桿三大戰略定位,構建深圳都市圈生態環境共保共治體系,著力解決都市圈跨區域、跨流域生態環境問題,全方位、全地域、全過程加強都市圈生態環境保護,以實現“1+1+1>3”的生態共贏愿景。
深莞惠三市同屬東江流域,地緣相接、水脈相連,做好生態環境保護離不開協調合作。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為了構建“美美與共”的協調發展格局,《規劃》明確提出,要打破傳統行政壁壘,實現一體化制度創新,并設置專章對協同開展美麗城市、美麗縣城、美麗鄉村、美麗河湖、美麗海灣建設等方面任務重點部署。
在三市政府統籌指導和都市圈聯席工作機制下,三市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求同存異,由深圳市生態環境局牽頭,聯合東莞、惠州市生態環境局,首次構建統一編制、聯合報批、共同實施的跨區域生態環境規劃管理體制,健全常態化協商、政策協同、跨界共治、紅利共享等體制機制,推動構建深圳都市圈生態環境保護一體化格局。
《規劃》突出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為協同高質量發展“破題”。根據《規劃》,深圳都市圈將大膽先行先試,聚焦區域生態環境保護規則銜接機制對接,協同區域法規標準,健全區域環境權益交易市場,構建一體化環境智慧監測網絡,著力打造都市圈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示范樣板。
圍繞共推綠色低碳發展、共抓生態環境治理、共筑生態安全格局、共守環境健康安全、共育全民綠色行動,《規劃》分領域設置了共18項指標,分階段設置2025年、2030年指標目標值,分層級設置了深圳都市圈整體和深圳、東莞、惠州三市的目標值,推動都市圈生態環境治理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提升,邁向互惠共榮新生態。
例如,對標深圳都市圈生態環境保護戰略目標,《規劃》針對性部署了七大重要領域30項重點任務,配套提出42個重點項目;緊扣高質量發展首要任務,獨立設置共推綠色低碳發展專章;強化共保共治體制機制創新,著力打造珠三角大氣污染防治樣板,提升東江流域水生態環境質量,實施“四灣一口”陸海統籌綜合治理,筑牢“一江三脈”綠美生態格局;突出共建共享開放創新理念,專章部署共育全民綠色行動、共促區域交流合作、共推“美麗系列”建設,推動構建人人參與生態環境保護的大環保格局。
為確保《規劃》順利實施,深圳將牽頭制定配套實施方案,明確任務分工,建立動態跟蹤機制。
2023年12月,廣東省政府印發《深圳都市圈發展規劃》,明確深圳都市圈由深圳、東莞、惠州全域和深汕特別合作區組成,面積約16273平方公里。都市圈要努力建設成為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增長極、高質量發展先鋒典范、開放包容的世界窗口。
2024年,深圳聯合東莞、惠州制定《深圳都市圈建設三年行動方案》,都市圈建設全面提速。專家認為,此次出臺的《規劃》,為深圳都市圈生態環境共保共治明確了“路線圖”,對粵港澳大灣區美麗中國先行區建設具有示范引領作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