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男主持要想“出圈”,一般都得靠一兩個關鍵詞,比如“臺風穩”、“知識密度大”。
但張韜卻偏不按套路來,他的關鍵詞偏偏是:舞蹈生、書法控、夜間主播、四川大長腿。
這個來自四川的“舞蹈生轉行主持人”,把自己“試出來”的人生,過得比計劃書還整齊。
如果說央視是金字塔尖的舞臺,那么張韜就是那個靠著步步為營,一步也沒走偏的“非典型男神”。
一
他的人生,不是那種“預設劇情”,更像是一段“試試看”的即興表演。
從小學起就開始在校園晚會上“多線操作”:跳舞、打鼓、站C位,不是正在演出,就是在排練路上。
結果,這位文藝骨干畢業時,直接以“跨界生”的身份殺進了川影的播音系。
從此,他在“寫稿練聲”與“跳舞拉筋”之間自由切換,連學院老師都一度懷疑他是不是走錯了教室。
是的,他那一手“韜氏硬筆行楷”,從入學寫到畢業,學校的證書基本靠他代筆完成。
真正讓他“職業出道”的,是大三那年一次看似平常的招聘會。
重慶電視臺到校選拔,本是面向往屆畢業生的福利崗,他這個“還沒畢業的愣頭青”居然當場拿下。
臺里領導也沒含糊,干脆利落把他留下——從校園直通主播臺,一套流程走得比網絡投票還快。
剛入職沒多久,他就輪番上陣主持《新聞速遞》《財經壹資訊》這些聽上去特別需要咖啡提神的欄目。
沒想到,他用穩定節奏和“新聞里帶點溫度”的表達方式,把這些節目做得既不沉悶也不浮夸,反而格外耐看。
人長得好看,但播新聞卻沉得住氣,這種“臉和聲音不統一”的反差感,也讓他迅速獲得認可。
臺里那幾年,張韜不僅業務出色,還帶動了收視率,算是實打實的“主力擔當”。
但張韜向來不是“坐等安排”的性格,別人工作幾年開始琢磨房車戀愛,他卻考了中傳的研究生。
考研成功后,他沒急著跳槽,而是邊在重慶繼續主持,邊留在北京完成學業。
直到2017年,30歲的他考入央視入職《中國新聞》,正式開啟了“中央級別”的主持人生。
二
每天兩點多進組、四點下播,節奏是倒著過的,睡眠是碎片式的,日夜基本處于“看不到太陽、找不到月亮”的狀態。
而且深夜新聞不是晚會式講故事,而是真刀真槍拼專業。
現場不帶情緒,嘴里不帶停頓,腦子隨時更新熱點。
張韜硬是靠穩定發揮,把這個容易讓人“卡殼出錯”的時段播成了讓人安心入睡的節奏擔當。
2020年,他調入央視新聞頻道,加入《新聞直播間》的主播陣容。
彼時的新聞時段,每一個時間點都寸土寸金,誰想站上去播,就得穩得不出一絲問題。
他不僅穩住了,還順帶開啟了文藝頻道“跨界之旅”。
年底跨年盛典《啟航2021》上,他化身文藝型主持,站在燈光和觀眾之間,開始走“舞臺型男”路線。
等到2021年春節,34歲的他又悄無聲息地登上央視春晚,和小尼、李思思等大咖同臺。
那晚過后,他的早年履歷也扒了出來,才發現這位“新聞臉”私底下還真不簡單。
唱歌能壓得住尾音,跳舞能轉得過頭頂,連字也寫得一手“主持界書法”。
不是說長得帥的都上交國家了嗎?這不,央視已經簽收了。
舞臺上是新聞型人格,鏡頭外是生活型男神。
張韜的形象之所以越看越“耐咂摸”,大概率是因為他把“自律”兩個字活成了生活主線。
身高183、骨架挺拔,衣服穿上去自帶“版型說明書”功能,一眼看去像是西裝代言人的天賦選手。
別人健身為了塑形,他健身是為了在凌晨三點的播報中看起來不虛。
他的鏡頭表現力,也不是“多露面”露出來的,而是早年在舞臺上打底練出來的。
跳舞的經歷讓他在臺上可以不慌不忙地轉換情緒節奏,遇上播報故障、卡頓、突發新聞也能順下去,像是早就準備好了每一種B計劃。
因為工作安排,他常年錯過春節、生日、聚會、團圓飯。
為了不讓家人擔心,他化身“補償型弟弟”:給姐姐閃送橘子、寄保健品、推薦書桌、買小家電。
結果冰箱里囤了一堆保健飲品,但保質期經常成謎,這種生活狀態說起來挺苦,可他卻習慣得游刃有余。
或許正是這種“錯峰出勤”的節奏,讓他成了許多觀眾下班回家打開電視后最安心的那張臉。
三
張韜的字,也不是那種“湊合簽名”的草稿風,而是能登堂入室的“韜氏字體”。
大學時期,學校只要有空白獎狀需要謄寫,基本就是他的“加班時段”。
有老師說他學生時期的臺風就已經超過同齡人平均值,而他的“內功”體現在不張揚。
他不靠演繹情緒取勝,也不靠嘴皮子花哨博眼球,鏡頭里穩得像老主持人,鏡頭外卻還是那個鄰家男孩。
職業線一路拔高的同事,他的個人線卻低調得仿佛進入“防泄密狀態”。
雖然主持新聞、參加晚會、上春晚,但關于張韜的情感生活,外界一無所知。
不是不八卦,是根本沒東西可扒,他曬書曬字曬活動,唯獨不曬感情。
從來沒有傳出“神秘女友”或“曖昧留言”,也沒有網友在咖啡店蹲到他帶誰吃甜點。
一時間,“央視最難追的男主持”標簽橫空出世,粉絲甚至組了“嫂子預選群”,但連人選輪廓都無法拼圖。
有人開玩笑說,他的戀愛線可能已經被納入“保密級別”,只有檔案室那把鑰匙知道真相。
不過說實話,張韜這樣“零緋聞、零爆料、零消費”的“三零主持人”,反而顯得更穩重靠譜。
張韜的主持風格也跟他整個人一樣,不炸不鬧,有力有度。
他播新聞時,不刻意壓低嗓音、不制造緊張氣氛,也不夾帶私貨情緒。
而是用一種“你聽我說就好”的節奏,讓人從通勤地鐵站聽到心里。
他屬于那種“越看越順眼”的類型——不是第一眼帥得驚艷,而是越聽越舒服,越聽越覺得這個聲音像熟人。
在這個“流量至上”的年代,許多觀眾甚至習慣了在下班之后打開電視,看他播完那檔新聞,才覺得這一天算是收了尾。
當下的傳媒環境愈發復雜,張韜代表的是那種“沉靜、有溫度、有分寸”的表達方式。
結語
他不是“突然爆紅”的樣本,而是“長期主義”的代表。
一個普通人從小地方出發,走到央視春晚的舞臺,不靠奇遇,不靠劇本,只靠那一點一點試出來的可能性。
參考資料
張韜.節目《態度》官網 [引用日期2021-04-12]
四川安岳小伙兒張韜主持春晚.東方網 [引用日期2021-02-11]
央視春晚帥主持張韜是四川安岳的?他自己說.四川在線 [引用日期2021-02-04]
2021央視牛年春晚主持人上新,這位帥哥來自川影!.四川在線 [引用日期2021-04-12]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