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多畝土地都完成清場,就等開工啦!”6月末,當事人的這通回復讓東莞第一法院執行法官曹單倍感欣慰。這標志著粵港澳大灣區又一重要軌道交通節點取得突破性進展。
根據規劃,這片土地將打造成為連接軌道交通、商務辦公和生態居住的TOD新城,是東莞對接廣州、惠州的重要門戶。然而兩年前,這樣的愿景卻因為土地糾紛顯得遙遙無期……
判后不還 項目卡殼
2015年,為增加鄉村經濟收入,東莞市道滘鎮鼓勵發展當地鄉村生態旅游業。劉某、李某二人與道滘鎮某村委會簽訂了面積340余畝的租地合同,成立公司發展鄉村生態園項目。
而到了2019年,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發布實施,道滘鎮被納入“軌道上的大灣區”建設范疇,進而推動“莞惠交通一體化”。恰巧的是,劉某、李某的部分租賃地塊共計120多畝被規劃在莞惠城際軌道范圍內,涉及軌道交通、市政道路等12個基礎設施項目。
不久后,鎮政府正式啟動對該村的拆遷征收工作。正當征遷工作如火如荼進行時,劉李二人卻提出異議:“我們認為這塊地的地上綠植和構筑物補償方案不合理!”
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和推進城市化的進程中,征地拆遷工作尤為重要,但征地拆遷直接牽涉被征地群眾等多方利益,完滿完成并非易事。其中對拆遷補償的分歧是一大“絆腳石”。
就在補償方案爭議僵持不下時,村委會與劉李二人又對土地返還問題多次協商無果,村委會遂訴至法院。經過一年多的對簿公堂,2023年6月,法院終審判決雙方合同無效,劉某、李某應向該村委會返還土地合計約120畝。
判決下來了,但糾紛并未因此平息。劉李二人仍以拆遷補償未解決為由,拒絕清除地上綠植和構筑物。
村委會無奈,向法院申請強制執行。
錢沒談攏?另有僵局
2024年4月,道滘法庭執行法官曹單承接該案件后,深感案件背后的重擔與緊迫性?!皩τ诓疬w征地糾紛,最好的解紛途徑就是調解,讓雙方對結果都滿意,才能真正案結事了。”
曹單迅速展開實地走訪,前往涉案地塊調查被執行人占據土地的實際狀況,并找到雙方了解具體情況。
在交談中他發現,問題遠不止“錢沒談攏”那么簡單。
原來,為推進征地進度,村委會單方主張應由劉李整理干凈土地后以原狀交還;而劉李二人則要求政府補償到位,并堅稱其無需負責清退地上構筑物。
更棘手的是,雙方當事人還有另一宗同樣因征遷補償引發的相鄰土地返還補償糾紛正在法院審理中。兩案矛盾利益交錯,雙方均據理力爭、互不相讓,執行工作一度難以推進。
解紛兩案,騰地180畝
“項目耽擱數年,案件利益又錯綜復雜,想辦法一攬子解決才是根本之道!”詳細梳理案情后,曹單初步籌劃了執行方案,計劃運用審判執行協調、府院聯動機制逐個擊破執行難點。
一方面,他帶領執行團隊聯動鎮政府啟動府院聯動機制,通過多次耐心釋法勸導,成功說服劉李二人接受由鎮政府圍蔽涉案土地,并先行啟動對涉案土地地上青苗、構筑物等補償項目登記造冊、啟動評估工作,補償問題后續協商或訴訟解決,避免在執行期間加深矛盾。
另一方面,秉持公平公正的司法理念,他聯系生效判決法官釋明判項,確認了生效判決中“確定土地返還方式為按現狀返還”,并隨即傳喚雙方到庭釋明,在強化心理疏導與依法執行威懾的雙重作用下,成功讓雙方對土地返還方式達成一致意見,明確落實劉李二人向村委會返還涉案120畝土地的方式和細節。
這一步,清除了該案執行的關鍵障礙。
就在120畝土地清障完成交付之際,曹單仍并未“就此收兵”。
他繼續打通審判執行協作,協同法庭負責審理村委會與劉李二人毗鄰土地糾紛另一案的審判法官,共同會商討論最優調解方案:60畝土地返還糾紛,初步促成由鎮政府向劉李補償地上建筑物損失6700萬元,劉李同意以鎮政府圍蔽土地的方式返還土地。
至此,莞惠城軌TOD項目涉該村范圍土地終于迎來和平交還的拐點,連接東莞、廣州、惠州的大灣區軌道交通門戶新城加速“駛來”。
綜合運用善意文明執行、強制執行措施、多元解紛機制等從源頭解決矛盾糾紛,2024年以來,東莞第一法院已執結涉土地、廠房案件92件,共計為東莞經濟“騰籠換鳥”“轉型升級”釋放土地、廠房面積118余萬平方米,助力大灣區“一小時生活圈”加速成型。
來源:新華網 東莞第一法院
審核:黃慧辰
編校:何雪娜
采寫:陳栩彤 張春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