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1230字,閱讀約3分鐘 ▼
顏料、布料、木料、泡沫……在川影戲美學子的手中,這些尋常材料仿佛被賦予了靈魂,構筑起動人的藝術世界。近日,電影學院戲劇影視美術設計專業的同學用四年時光,完成了一場盛大的“青春裝置藝術”——《美術設計作品展》。
從指尖大小的微縮模型到穿著華美的數字唐韻,從復刻明代發飾到構建虛擬舞臺,這場展覽不僅是專業成果的集中呈現,更是一封戲美人“寫給未來的立體情書”。
匠心DIY,重現歷史風韻
古裝發型及發飾設計與制作展
古裝發型及發飾設計與制作展
古風發型課大二階段的期末作業驚艷上線。明代形制研習、盤發技法與珠花創新實訓、發包/發片發型塑造、妝造服飾,構成了古風人物整體塑造。從塑料珠子易拉罐到博物館級復原,這場“穿越式考核”里的每一個細節,都凝聚著同學們的心血與汗水。
“被發膠糊過眼才懂,這縷劉海必須45度角固定!”來自一位大二學姐的經驗之談,她說,做古風發型充滿了太多困難,也是耐心和技法的挑戰,需要沉下心來用心完成每一件作品。
熱縮片仿燒藍、手穿蝴蝶飾、凌晨三點的練習室……見證過戲美人指尖的“魔法”,也為古風人物注入靈魂,讓歷史風韻在發絲間自然流淌。
點線面里藏了整個宇宙
構成與透視作品展
構成與透視作品展
“所有的大師,也曾是畫不準透視的小透明。”對于戲美新生而言,《構成與透視》就像是一場“美學洗禮”。
《構成與透視》作品展
戲美專業學生李京回憶道:“剛開始畫透視線的時候,感覺特別難,線條總是畫歪。后來不斷練習,期末居然也能用泡沫和外賣筷子搭建出立體構成了,那種成就感是由內而發的。”
從初學時的線條歪斜,到期末交出驚艷的空間構成;從搭建“賽博”立體造型,到在黑白構成、色塊世界中突破自我。120天的淬煉,同學們的青澀筆觸下,仿佛藏著整個宇宙。
《構成與透視》作品展
小時候的夏天裝進了玻璃盒
微縮模型靜態展
微縮模型靜態展
把記憶里的場景復刻出來,童年仿佛從未走遠。
演藝設計課程讓學生將目光投向生活與影視深處。那些珍貴的童年記憶,被精妙復刻于1:12的微縮世界:小賣部凍成“磚”的汽水、巷口滴水的晾衣架、文具店5毛錢的泡泡膠……種種熟悉的場景,仿佛把記憶拉回到了小時候的夏天。
“每一個細節我們都力求還原。”參與創作的學生團隊介紹,為了找到合適的材料,他們跑遍了成都的各個市場。雖然過程很辛苦,但當看到成品時,好像找回了童年的記憶,很治愈。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瞬間,也被永久地保存了下來。
一針一線,復刻大唐頂流審美
服裝設計優秀作品展
服裝設計展區,傳統與未來碰撞,一場華麗的視覺盛宴正在上演。
學習《服裝工藝與結構4》課程的同學們解構唐代形制,大膽融合數字印花和可持續工藝,創新演繹寶相花紋樣的數字化轉譯。
服裝設計優秀作品展
立體剪裁之下,大唐華美以當代語言重生。一針一線,都在“復活”屬于東方的頂級審美。
四年青春,華美綻放
作品靜態展
“把青春縫進衣服、畫進圖紙,值了!”今年畢業的2025屆川影學子感慨。
這次展覽的特色展區,來自川影戲美專業畢業生的畢業設計,這是一場傳統底蘊與先鋒創意的視覺盛宴。
人物設計方向的畢業生聚焦傳統文化與現代設計的融合,再現視覺張力。深挖民族服飾精髓,探索其時尚轉化,傳遞出人與自然共生的理念。
舞臺美術方向的畢業生則展現系統思維與科技力量。解構劇本,把握時代、空間與情感,運用虛擬空間3D建模技術,將文字場景震撼呈現。
從微縮童年到數字唐韻,從復刻古飾到解構未來,那些反復修改的草圖、凌晨點亮的燈光、外賣盒改造的模型……所有心血,都化作展臺上最閃耀的星辰。這場展覽,也讓我們看到了戲美人的匠心與成長。
這封“立體情書”最后一頁寫著:我與創作的故事未完待續……
—— 四川電影電視學院出品 ——
【原創作品 | 轉載請注明出處】
圖 | 電影學院
視頻 | 電影學院
編輯 | 陳熹
圖片審核 | 賴光瑋
復審 | 尹丹
終審 | 余樂
歡迎投稿
cyxctzb2020@163.c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