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陳藝之
1951年,在北緯47度的黑龍江北安,松嫩平原的風掠過麥浪,王勤(筆名氷冷酒)于此誕生。從北大校園到海外使館,從三尺講臺到文化創作領域,這位黑土地孕育的赤子,用行動書寫著跨越三大洲的傳奇人生,在筆尖與音符間搭建起文明對話的橋梁。他的故事,是一部融合了家國情懷、異域哲思與藝術求索的當代知識分子心靈史。
學府深耕:在文明交匯處播種理想
學生時代,王勤以優異成績考入北京大學西語系。在未名湖畔的朗朗書聲中,他系統研習法國文學,福樓拜的嚴謹與雨果的浪漫在他心中埋下人文精神的火種。畢業后,王勤留校任教十余年,將知識與熱情傾囊相授,培育出眾多優秀學子。而后,他獲得前往巴黎第三大學深造的機會。在索邦大學的穹頂下研讀比較文學,在塞納河畔與世界各地的學者交流,這段留學經歷不僅讓他掌握三門外語,更塑造了"以文載道,以詩會友"的人生底色。在巴黎拉丁區的咖啡館里,他常與非洲留學生探討黑人性文學,這些關于文化身份的思辨,后來都化作《難忘在海外的日子》里對非洲文明的深刻洞察。
外交風云:在大陸板塊間丈量世界
1995年,王勤踏上新的征程,投身外交事業,開啟長達18年的駐外生涯。從阿爾及利亞的沙漠邊緣到馬達加斯加的熱帶雨林,從加蓬的海濱城市到盧旺達的高原地區,他先后擔任秘書、參贊等重要職務。在撒哈拉沙漠邊緣的使館里,他見證中國基建團隊用汗水澆筑友誼公路;在馬達加斯加雨林中,他為中資企業協調土地糾紛時遭遇持槍威脅,卻始終記得"外交無小事"的訓誡。駐加蓬期間,他陪同胡主席訪問,親眼目睹當地兒童舉著中文標語的場景,那一刻他深切體會到"民間外交"的力量。
作為參贊,他深諳"文化先行"的智慧。在突尼斯,他促成中突青年詩歌朗誦會,讓海子的詩與阿多尼斯的哲思在迦太基遺址對話;在盧旺達,他推動"漢語角"走進基加利大學,用《靜夜思》的平仄聲線叩開非洲青年的心扉。這些經歷被他提煉成《我是外交官》的歌詞:"國旗在行囊里折疊成月光,腳印在地圖上生長成邊疆",這首歌后來斬獲央視銀獎,成為外交官群體的精神寫照。
筆耕不輟:在文字里構建精神原鄉
卸任外交崗位后,王勤將重心轉向文化創作。他身兼《北京暹華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白天鵝》詩刊雜志社、《九江文學社》名譽社長等數職,同時還是中國散文學會、中華詩詞學會等多個文化組織的會員。"每個駐外人員都是流動的文化驛站",王勤將這句話化作筆下的千鈞之力。他的散文《非洲的咖啡香》登上《人民日報》海外版,用一杯咖啡串聯起阿爾及利亞的市井煙火與中阿貿易往事;在《環球時報》發表的《馬達加斯加的圖騰崇拜》,以人類學家的視角解讀牛在當地文化中的神圣地位。
詩集《藍花楹》則是他的精神后花園。在剛果河畔,他寫下"藍花楹把紫色的閃電,種進雨季的瞳孔";于溫哥華白石小鎮,他吟出"海鷗啄食著落日的碎銀,郵筒里長出帶海腥味的詩行"。這些跨越半球的詩句,構成了他獨特的"地理詩歌"體系。他的近百篇文章發表在各大報刊雜志及網絡平臺,事跡與作品被多家媒體宣傳報道,部分詩歌作品在全國性比賽中屢次獲獎。
歌以詠志:讓音符成為世界語言
作為中國音樂著作權協會會員、北京神州雅海文化藝術院簽約詞作家,王勤在2008年開啟歌詞創作生涯。《一帶一路譜新篇》以"駝鈴在電子地圖上復活,絲綢在光纖里舒展新章"的意象,將千年商路與數字時代巧妙勾連,該作品在香港衛視榮獲金獎時,評委盛贊其"用流行旋律解構宏大敘事"。抗疫期間創作的《最美的天使》,以"口罩勒出的山川,是人間最暖的年輪"為核,在亞洲衛視播出后感動無數觀眾。
至今他創作的22首歌詞被譜成歌曲,在QQ音樂、酷狗音樂等網絡平臺廣泛傳播。《我是外交官》《一帶一路譜新篇》等十一首歌曲在香港衛視文旅臺原創作品展播中榮獲[最佳作品金獎];《最美的天使》等四首歌曲在亞洲衛視原創作品展播中榮獲[最佳作品金獎] 。《紐扣戀歌》在央視活動中榮獲全國十大優秀作品獎,九首歌曲已在全國KTV歌廳上架。
文化守望:在多元語境中搭建坐標系
退休后的王勤依然活躍在文化領域,致力于文化傳承與創新。作為北京暹華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他發起"一帶一路文化記憶工程",組織學者整理駐外人員的口述史;在《白天鵝》詩刊開辟"世界詩窗"專欄,推介非洲法語詩歌;擔任許峰詩歌研究院顧問期間,推動建立"外交詩歌創作基地",培養兼具國際視野與本土情懷的青年作家。
在數字化浪潮席卷的今天,王勤依然保持著手寫筆記的習慣。他的筆記本里,既有駐加蓬時記錄的俾格米人諺語,也有創作歌詞時的即興涂鴉。從塞納河畔的左岸咖啡到非洲草原的鼓點,從北大荒的雪夜到溫哥華的煙雨,他始終在路上,用文字、音符與腳步,書寫著屬于這個時代的文明互鑒傳奇,也為后人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