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子一般要蒸多久,這是看包子的大小和餡料而定,接下來我們用最詳細的講解,從二次醒發到出鍋中的所有過程都講個明白,讓你徹底明白,原來如此。
蒸包子的時候是冷水上鍋還是熱水上鍋?
醒發充分的包子生坯:建議 熱水上鍋(鍋里水燒開冒大氣)。這樣能快速定型,減少塌陷風險。
醒發還差那么一丟丟的包子生坯:可以 冷水上鍋,隨著水溫升高,相當于再給點時間醒發。但風險是如果醒發差太多,效果也有限。
火候要足,時間要夠:
蒸包子的時候上汽要猛:包子放進涼水鍋或熱水鍋后,蓋上蓋子,開大火,盡快把水燒開,讓蒸汽“轟”地一下上來(這叫“上汽”或“上大汽”)。
全程保持最大大火力來蒸:在蒸制的全過程都要開最大的火力來蒸,如果火力太小的話,蒸汽就會不足,蒸汽不足包子就發不起來而容易成死面。
蒸夠時間:時間計時是從鍋里蒸汽猛烈往外沖(上大氣)開始計時!一般小籠包蒸10-12分鐘,中小包子(拳頭大小的包子)蒸15分鐘左右,大包子蒸18-25分鐘。肉餡包子要比素餡包子蒸的時間要稍長些。記住,如果時間不夠,里面就會不熟,但是時間太長都話,包子又容易塌陷、掉底。
為啥非得等這幾分鐘?道理賊簡單:
熱脹冷縮怕“閃腰”: 包子在滾燙的蒸鍋里,里外都膨脹得鼓鼓的,氣壓也高。如果你一關火馬上就開蓋,那么冷空氣“嗖”一下就沖進去了,這樣就會讓包子皮和餡兒遇冷猛地收縮,熱脹冷縮嘛!皮兒收縮得快,餡兒收縮得慢(尤其肉餡),皮兒一下子兜不住,就塌了、縮了、皺巴巴了,看著癟癟的,口感也發死。
內外壓力要“找平”: 關火后等幾分鐘,讓鍋里的高溫蒸氣慢慢散掉,鍋里的氣壓逐漸和外面一樣高了。這樣再開蓋,沒有劇烈的氣流沖擊,包子就能穩穩當當地保持住飽滿的形狀。
等多久?看情況靈活點兒:
素餡的、普通肉餡的、小包子還有中等個的包子一般等上3-5分鐘就夠了,這是最保險、最常用的等待時間。
純肉餡的、皮厚的還有大個的包子,建議多等會兒,一般等5-8分鐘。大包子內部溫度高,降溫慢,需要更長時間讓內外穩定。
小籠包、薄皮包子:可以稍短點,但至少也要等2-3分鐘。
防止鍋蓋滴水:
用竹蒸籠最好:透氣,不滴水。
用金屬鍋蓋: 蓋子上一定要 蓋一塊大點的、擰干水的棉布或者紗布!吸走凝結的水滴,防止滴到包子上把皮燙死變成“鬼捏饃”(坑坑洼洼)。布要足夠大,蓋住整個鍋蓋內側。
鍋蓋留縫(慎用):有些老師傅會在鍋蓋邊沿墊根筷子留個小縫幫助散氣防滴水,但對新手來說可能影響蒸汽循環和溫度,不如蓋布保險。
蒸夠時間關火后別去碰鍋!耐心等上3-5分鐘,千萬別去挪動蒸鍋或者拍打鍋體,因為震動也容易讓包子出現回縮現象。
三個關鍵點要牢記:
關火是起點:時間是從你 關掉爐火 那一刻開始算!
別掀縫偷看:等的時候就老實等著,千萬別手欠掀開一條縫看!那冷氣進去效果跟直接開蓋差不多。
別挪鍋:包子在蒸制的過程中,千萬別去挪動蒸鍋,因為那樣可能會震塌包子。
蒸包子其他幾個要命的細節,你也得記牢:
醒發到位是成功的基礎:包好的包子生胚一定要有充分的二次醒發!看到包子明顯變大(大約1.5倍),拿起來感覺輕飄飄的,手指輕輕按一下能慢慢回彈,這才能上鍋蒸。如果醒發不到位的話,那么很可能蒸出來就是死面疙瘩。
總結一下:
蒸包子就像伺候小祖宗:
醒發要足(讓它長夠個兒)。
上汽要猛(給它個下馬威定住型)。
火候要旺(讓它舒舒服服蒸熟)。
關火后更要耐住性子等幾分鐘(讓它慢慢適應,別閃了腰)。
蓋塊布(別讓眼淚/水滴砸著它)。
把這幾點做到位,保你蒸出來的包子個個白白胖胖,暄軟蓬松不塌陷!開蓋那一刻,看著一鍋飽滿的“小白豬”,那成就感,杠杠的!快去試試吧!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