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有滑躍甲板,福建號全平的”
俄媒近日發布一篇引人關注的文章,稱如果當年蘇聯完成了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航母,其外形可能與中國目前建造的福建艦相似,并且還暗指福建艦借鑒了蘇式設計。
為何會有這樣的說法?背后的依據到底是什么?
蘇聯未完成的夢想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是冷戰末期蘇聯海軍的一項重大工程。
烏克蘭政府見這艘軍艦已無建成希望,最終決定將其船體拆解作為廢鐵出售,烏里揚諾夫斯克號就此成為未能實現的藍圖。
最近一段時間,俄羅斯媒體頻頻提出一個觀點:中國的福建艦或許就是當年蘇聯未完工航母“烏里揚諾夫斯克”號的延續版本。這種說法,到底是歷史的回聲,還是情感上的寄托?
要理解這個問題,首先得回顧一下這艘被稱為“幽靈”的烏里揚諾夫斯克號。
它原本是蘇聯海軍最具雄心的設計之一,第一艘核動力超級航母,1988年于烏克蘭黑海造船廠開工建造,承載著紅色帝國與美國爭奪全球海洋霸權的最后期望。
可惜的是,三年后隨著國家解體,建造工作被迫終止,當時已完成約40%。
1992年,在一聲嘆息中,這艘尚未下水的巨艦被拆毀處理,它的圖紙與夢想一同塵封進了檔案館。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從此成為一段只存在于計劃中的傳奇,一艘未曾航行便已終結的鋼鐵巨獸。
將福建艦視為它的“繼承者”,聽起來浪漫,但細究下來更像是種誤會,從整體結構到技術細節,兩艘艦幾乎完全不同。
先看核心部分——動力系統。烏里揚諾夫斯克號原計劃搭載四座核反應堆,追求的是遠洋無限續航能力,這是典型的冷戰思維,不惜代價打造最強艦隊。
而福建艦采用常規動力系統,這不是技術倒退,而是基于現實需求做出的理性選擇,在戰略目標、成本控制和現有技術水平之間找到了最優解。
一個是激進擴張的象征,一個是務實發展的體現。
再來看艦載機起飛方式,這是二者最根本的區別。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采用了混合配置:滑躍式甲板搭配兩臺蒸汽彈射器,這種組合顯示出蘇聯在航母經驗和技術積累上的不足,試圖一步到位卻略顯吃力。
而福建艦則配備了三條電磁彈射軌道,這不僅是升級,更是跨越式的進步。
如果說蒸汽彈射像是個力氣大但難以掌控的老匠人,那么電磁彈射就如同精準高效的智能機械臂,兩者效率與潛力完全不在同一層次。
想當海上堡壘
如果說硬件差異是外在表現,那作戰理念的不同則是本質區別。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的設計思路深受大陸軍事傳統影響,除了搭載艦載機,艦體上還裝備了大量“花崗巖”重型反艦導彈。
它的構想是既做航空平臺,也充當可直接參戰的移動堡壘,攻防兼備,不把全部希望寄托在單一系統上。
這種“重武裝”風格其實反映了對自身艦載機體系和護航能力信心不足。
福建艦則更專注于空中打擊能力,幾乎沒有額外武器配置,僅保留基礎防御系統。
它的任務非常明確:成為一個高效的海上航空指揮中心,讓殲-35、空警-600等先進戰機發揮最大效能。
它不是靠單艦硬碰硬,而是作為整個航母戰斗群的核心,掌控數百公里范圍內的制空權和制海權。
一個追求全面武裝,一個專注高效起降,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海權戰略。
既然技術差距如此明顯,那俄羅斯媒體為何仍執著于這種聯想?
這或許不是一次冷靜的技術分析,而是一場夾雜著自豪、遺憾與羨慕的情緒投射。
對如今的俄羅斯來說,烏里揚諾夫斯克號代表著曾經接近實現、卻最終錯過的輝煌。
看著自家唯一現役航母“庫茲涅佐夫”號常年在維修中掙扎,再對比中國接連下水的新一代航母。
這種心情,就像看到別人家的孩子考上了自己夢寐以求卻沒能進入的名校。
說福建艦是“我們的孩子”,也許能在那份舊日榮耀中找到些許安慰,緩解現實中的失落。
這次“認親”,與其說是技術分析,不如說是一種情感宣泄。
寫在中國自己的航跡里
那么福建艦真正的設計理念來自哪里?答案就在中國海軍的發展歷程中。
從引進“瓦良格”號并改造為遼寧艦,解決“有沒有”的問題;再到自主研發山東艦,解決“能不能”的問題。
最后才是擁有完整自主知識產權和先進技術的福建艦,回答“強不強”的問題。
每一步都腳踏實地,從攔阻索技術受阻到自行攻克,從滑躍起飛到掌握電磁彈射,中國航母的每一次進步都是自身技術積累和戰略演進的結果。
它不是任何“幽靈”的影子,而是中國海軍不斷自我超越的見證。
福建艦的服役標志著中國海軍具備真正走向遠洋的能力,“三航母時代”的到來將重塑亞太地區的海權格局。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的殘骸早已化作塵埃,但它所代表的超級航母夢想,卻以另一種形式在另一片海域激起波瀾。
幽靈終將沉寂,而新的巨艦已經啟航。一個時代的終點,是另一個時代的起點,在歷史的映照中,它們駛向了不同的命運。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與福建艦,一個是蘇聯冷戰時期的未竟之作,一個是新時代中國自主研發的成果。
烏里揚諾夫斯克號帶著昔日帝國的雄心沉入海底,福建艦卻在東方崛起的大潮中破浪前行。
結語
對中國而言,福建艦不僅是一艘戰艦,更是海軍邁向深藍的重要跳板,未來中國海軍將在國際舞臺上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對于這一話題,你有什么看法?歡迎在下方留言交流。
參考資料【1】新浪網2025-07-01《俄羅斯航母,修了8年半,困難非常多,重新服役有多大可能?》
【2】觀察者網2024-03-10《一周軍評:“四號大船”用上核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