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殲 20 擴產狂飆,換裝速度創紀錄
商業衛星圖片顯示,大批殲 20 現身福建機場參加繞臺演習,曾經的 “保密王牌” 如今已成 “白菜化裝備”,一線二線部隊均可換裝。
2021 年新產線投產帶來首次產能飆升,美媒預測 2024 年年交付量接近百架,2025 年達 120 架,將徹底超越美國 F-35。
成飛的脈動生產線功不可沒,采用汽車制造的流水線模式,72 小時即可完成生產,國產化率達 100%,從雷達芯片到隱身涂料全自主,打破西方技術封鎖。
目前,第 14 個空軍旅已完成殲 20 換裝,總數超過 300 架,形成強大的空中作戰集群。
二、中美五代機數量對比,中國優勢凸顯
美軍現役 F-22 僅 187 架,2012 年生產線關閉,而殲 20 總服役數量已超 200-250 架,提前 4 年超過 F-22。
F-35 雖總產量超 960 架,但美軍自用近 450 架,且存在 871 個缺陷,51% 適合飛行,TR-3 升級拖了三年未搞定,110 架 “半成品” 積壓。
殲 20 年產能 100-120 架,未來有望達 120 架以上,而 F-35 因需交付國外客戶,美軍每年僅能接收大幾十架。
美媒稱,殲 20 采購接裝量總數超美空軍 2.5-5 倍,若算上殲 35,2029 年前中國五代機總數將突破 1000 架,形成壓倒性數量優勢。
三、亞太軍力平衡被改寫,美媒憂心忡忡
殲 20 具備近 2000 公里作戰半徑,可部署在更多機場,遠離前線也能迅速支援,覆蓋亞太大部分地區。
美國在亞太常駐兵力有限,僅日本沖繩、本土、駐韓有少量非隱身戰機,依賴航母艦載機,而 F-35C 數量不多,戰時需從本土等遠距離支援,數量不足易陷入被動。
日本航空自衛隊計劃裝備 147 架 F-35,僅 38 架在役,不及中國一個戰區部隊。美媒坦言,面對數百架殲 20,美軍在亞太地區的隱身戰機處于劣勢,中國正憑借殲 20 的規模和性能優勢,重塑亞太空中力量格局。
四、中國航空工業崛起,打破西方壟斷
殲 20 的產能暴漲是中國航空人和軍工人的奇跡,從發動機來看,升級型 “太行” 賦予其有限超音速巡航能力,“峨眉” 發動機測試中,補齊最后短板,機動性和速度遠超 F-35。
在技術上,殲 20 的鴨翼氣動布局、有源氮化鎵相控陣雷達等 60 多項專利領先,作戰體系完善,可與預警機等協同作戰。
同時,中國六代機原型機已進入飛行測試階段,2030 年前有望服役,而美國六代機項目因成本和路線分歧停滯,中國在先進戰機領域實現從追趕者到領跑者的跨越,以強大的工業實力和自主創新,成為全球空戰規則的重要制定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