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述所有內容均有可靠信息來源,詳細參考資料見文末
“這是被逼到絕境了。”
美國似乎因技術實力缺乏底氣,開始在中國大舉招募人才,短短七天內連續吸引四位頂尖專家赴美。
趙晟佳、余家輝、畢樹超和任泓宇均是人工智能領域的杰出人物,分別來自清華大學、中科大少年班、浙江大學與北京大學,自然成為美方重點關注對象。
其中出手最為闊綽的是Meta的CEO扎克伯格,為留住心儀的人才,他開出了1億美元的天價薪酬,甚至超過頂級足球明星的收入。
為何美國要專門從中國引進AI領域的高端人才?又為何愿意付出如此高昂的成本?
挖人,是為了布局未來產業
當扎克伯格為一位天才科學家開出億元年薪時,整個科技界都感受到了強烈的震動。
很多人第一反應是:這太瘋狂了吧,資本家真的“財大氣粗”?
其實不然,能在商界頂層博弈的玩家,都是最精明的戰略家。
這筆賬需要從兩個維度來看。
首先是稀缺性。
真正能引領AI突破的那批人,到底具備怎樣的能力?
扎實的數學基礎是最基本要求,同時還要有物理學的洞察力、天馬行空的創造力,以及將想法轉化為實際代碼的工程能力。
這類人才全球屈指可數,物以稀為貴,這是市場規律決定的。
但更深層的原因,則是戰略意義。
AI不是短暫的風口,而是新時代的開端,如同百年前的電力革命,或半個世紀前的互聯網崛起。
誰能率先實現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技術突破,誰就能重新定義世界運行的規則。
所以扎克伯格們的動機是什么?他們是在為未來下重注。
他們斥巨資建設數據中心,用高薪爭奪人才,只為搶到通往新紀元的VIP通行證。
不只是金錢,還有平臺
如果認為僅靠高薪就能贏得頂尖大腦,那就低估了這些智慧精英的需求。
金錢固然重要,但對于站在金字塔頂端的人來說,金錢往往不是唯一追求,他們更看重的是一個能夠盡情施展才華的舞臺。
一個可以將科幻場景變為現實的超級平臺。
Meta不僅提供優厚待遇,還賦予年僅28歲的華裔天才亞歷山大·王幾乎“一人之下”的權力,允許他組建夢之隊,挑戰最具挑戰性的課題。
這種信任與授權,這種“你只管放手去做,資源我來保障”的承諾,才是對頂尖人才最具吸引力的地方。
當然這種方式也有副作用。
科技巨頭像強大的磁鐵,將大量優秀人才吸引過去。
那些有創意、有技術但資金有限的初創企業,還未成長就遭遇核心團隊被挖走的命運。
整個行業的創新生態因此出現明顯的失衡現象。
華人面孔格外耀眼
在這場全球人才爭奪戰中,有一個現象特別引人注目:華裔面孔數量驚人。
Meta新成立的超級智能實驗室中,近半數核心成員是華人,英偉達掌門人黃仁勛曾調侃稱,全球AI人才中有一半具有中國背景。
這句話雖有夸張成分,卻反映出一個令人深思的事實:我們的基礎教育體系,特別是數學訓練,非常堅實。
許多中國人學生時代最頭疼的數學和物理課程,那些繁瑣的公式、復雜的定理,無意中為AI大廈打下了最穩固的基礎。
因為無論算法多么炫技,算力多么強大,最終都要回歸到數學本身。
概率統計、線性代數……在這些領域,中國學生的功底,堪稱世界一流。
我們通過全世界最難的考試,篩選并鍛造出一批最聰明的大腦。
然而隨之而來的是一個令人唏噓的悖論——我們成了全球最大人才輸出國,卻并非最大人才輸入國。
我們辛辛苦苦培養的“金子”,卻在異國他鄉發光發熱。
難以留住人才?我們也在積極應對
為什么留不住人才?
薪資差異確實是因素之一,但遠非全部原因。
人才流動就像水流,總會流向能讓它奔涌得更遠更快的地方。
除了金錢之外,國外科技巨頭還能提供什么?
更前沿的研究課題、更豐富的實驗數據、更自由的學術環境,甚至一種包容失敗、鼓勵奇思妙想的文化氛圍。
這些“軟實力”對于渴望拓展人類認知邊界的年輕人來說,極具吸引力。
這無關是非對錯,更像是人的本能。
你不能單靠“家鄉情懷”去束縛一顆想要探索宇宙、改變世界的心。
我們必須思考,如何在國內也打造一個同樣具有吸引力的“人才磁場”?
這需要企業在投入真金白銀的同時提升格局,也需要社會整體環境的系統優化。
當我們把視角從企業拉高到國家層面,這場人才爭奪的本質就更加清晰。
這早已不是單純的商業競爭,而是一場關乎國家未來的“軟實力”較量。
每年,清華北大有多少頂尖畢業生奔赴美國,并最終留在硅谷的科技公司?這個數字讓不少人感到焦慮。
因為他們今天編寫的每一行代碼,未來都可能成為我們在國際競爭中的障礙。
人才,就是當代沒有硝煙的“核武器”。
誰擁有更多頂尖人才,誰就在未來的全球經濟、科技創新乃至國家安全中占據主導地位。
當然,我們也并未被動等待。
國內科技巨頭如騰訊,正通過算法競賽、高額獎金及關鍵崗位Offer等方式吸引優秀人才。
國家層面也在持續加大引才計劃和科研投入力度。
這場圍繞智力資源的爭奪戰,才剛剛進入白熱化階段。
結語
美國大概率無法自主培養出具備扎實數學基礎的人才,因此轉向中國招攬,這何嘗不是對我們基礎教育質量的認可。
但人才流失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我們要留住本土人才,更要吸引海外英才回國效力,實現反向突圍。
你怎么看待美國在中國搶挖人才的現象?
參考資料:【1】每日經濟新聞2025-06-30《OpenAl痛呼“被偷家”!Meta-周挖走八員大將,干萬美元薪酬戰開打》
【2】環球網科技2025-07-01《Meta 重組其人工智能部門,成立“超級智能實驗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