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李雨心
提到“青”,你會想到什么?是“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的含蓄思念,還是“奪得千峰翠色來”的越窯之色,抑或是“兩岸青山相對出”的壯闊景象……自先秦以來,先民將色彩納入祭祀、迎春等禮儀活動,逐漸構建起青、赤、黃、白、黑的“五色”體系,奠定了中國傳統色彩的基礎。其中,喻指生機希望的青色,更被賦予了深層次的涵義。
展廳現場
7月16日,“青·韻——文物里的中國傳統色彩美學”特展,即將在金沙遺址博物館拉開帷幕,屆時,將為觀眾帶來一場文物里的傳統色彩美學盛宴。作為四川地區首個以文物色彩美學與藝術為主題的大型原創特展,展覽匯集來自故宮博物院、湖南博物院等國內20余家文博機構的200余件/組精美青色系文物,包括青玉、青花瓷、青瓷、翡翠、綠松石等,通過品類豐富、色相多變、造型優雅的青色系文物和非遺作品的集中展示,解碼中華民族“以色示禮”的審美體系與禮制傳統。
雍正款綠地金鳳雙耳連珠瓶 清雍正, 沈陽故宮博物院藏
在展覽中,觀眾不僅可以看到來自湖南、山西、安徽、江蘇、浙江等多地的青色文物,還能與來自北京、沈陽兩地故宮博物院的皇室珍寶不期而遇。從新石器時代的玉人頭像、西周的玉覆面、戰國的琉璃珠,到產自越窯、鈞窯、耀州窯、龍泉窯、景德鎮窯和長沙窯的特色瓷器,再到元、明、清三代的青花瓷、乾隆時期的青金石龍紐“重華宮”印……來自全國20余家文博機構不同時代的豐富藏品,將全方位、深層次展示文物里的中國青色之美,讓觀眾一飽眼福。
龍泉窯青釉琮式瓷瓶 南宋, 遂寧市博物館藏
本次展覽還特別精選三星堆和金沙遺址出土的青銅人頭像、青玉璧、十節青玉琮,四川遂寧、南充、成都、綿陽等地館藏的青瓷、元青花、山水畫等青色系代表性文物,以及道明竹編、蜀錦、蜀繡、川劇戲服等與四川非遺相關的展品,勾勒出青色在巴蜀大地的千年演變。讓觀眾既能感受青色文化的統一性,又能體會四川地域文化的多樣性,在“一色千面”中讀懂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格局。
十節玉琮 新石器時代, 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藏
此外,隨著暑期參觀熱潮臨近,為優化服務體驗、提升觀眾參觀質量,金沙遺址博物館將調整周一閉館政策,為游客提供更靈活的參觀選擇。具體安排為:7月1日至8月31日期間,博物館每日正常開放,開放時間為9:00-18:00(17:00停止售票及入館)。
圖據成都金沙遺址博物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