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00后大學生來說,從邁進大學校門的那一刻,就已經是“天崩開局”了,一方面是就業市場的低迷,迫使大學生不得不提高自己的學歷,來爭取更多的就業機會。
另一方面則是就業市場對年齡限制的嚴格,35歲的失業潮已經讓畢業生膽戰心驚,可在此基礎上,企事業單位對畢業生的經驗要求也越來越高,但讀完本科需要四年,讀完研究生需要三年。
這也就意味著,大學生想要在就業市場有一席之地,從邁進校門那一刻,就至少需要7年的時間,這還不算空窗期,畢竟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考研一次就上岸的,如果再算上考研落榜后的備考時間,高等教育的周期也就更長了。
四年制本科時間有松動?多所高校正式官宣
而教育周期越長,也就意味著大學生進入就業市場的年齡越大,這無形之中給了大學生更多的壓力,在這樣的背景下,多所高校開始嘗試找到解決的辦法,縮短學制成了部分高校解決該問題的手段之一。
2025年上半年,從清華大學到復旦大學,再到昆明理工大學、長沙理工大學等多所高校,紛紛官宣開始著手調整本科學制。
“3+X”彈性學制、五年縮至四年的專業調整、完全學分制……這不僅是學習時間的簡單調整,更是教育理念的重大轉變,面對這突如其來的學制變革,不少大學生的心情也格外復雜,因為對于大學生來說,實在不確定這究竟算不上“好消息”。
先來說說“3+X”彈性學制是什么。清華大學和復旦大學推出的“3+X”培養模式,其大致內容是:讓學生在完成三年基礎課程后,可自主選擇直接就業、繼續深造或休學創業。
目前,已經有學生嘗試并且通過了這一模式,用三年時間修滿學分,提前拿到畢業證,比同齡人早一步邁入職場,可見這樣縮短學制的方式的確具備可行性,而且特別值得強調的是,這樣的縮短學制并非是強制性的,而是靈活的。
學生在經過三年的學習后,如果有能力在三年內完成全部的學分修習,就可以自由決定是否提前畢業并且進入職場;當然,如果三年修完全部的學分壓力太大,學生也可以申請繼續留校學習。
而筆者注意到的,則是第三種可能,學生可以在第四年選擇休學,也就是說,無論前三年情況如何,第四年學生都可以申請休學,并且自由安排接下來的人生規劃,休學對于現在的就業市場來說早就不是一個貶義詞了。
休學意味著學生可以得到短期的自我調整時期,無論是利用這個時間創業還是備考,至少都可以全心全意的為接下來的人生走向作出安排,而學校提供的休學選擇還有另一個好處,那就是為學生保留應屆畢業生的身份。
縮短學制重塑高等教育,卻也對大學生個人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這種個性化的培養路徑打破了傳統“齊步走”的教育模式,為學生提供了更多自主選擇權。
除了彈性學制外,部分高校也對學制較長的專業進行了縮短,昆明理工大學和長沙理工大學等十余所高校將建筑學、風景園林等專業的學制從五年縮短為四年。這些學校通過整合實習時間、引入數字技術等手段,既縮短了學習周期,又提升了課程質量。
再來說說跟隨彈性學制一起出現的“完全學分制”,完全學分制是以學分積累為中心,學生通過跨專業選課、學分互認等方式靈活安排學習進程,這樣的學習模式讓教育更貼合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和發展規劃。
回到最初的問題,學制的縮短對于大學生來說究竟算不算“好消息”呢?筆者認為,對于那些真正想利用大學時光豐富學識、提高就業競爭力的同學們來說的確是一個“好消息”。
縮短學制對于這類大學生來說,不僅緩解了年齡問題帶來的就業焦慮,還能讓學生更早進入職場積累經驗,除此之外,對于對于普通家庭而言,縮短學制還能節省學費和生活費,減輕經濟負擔。
當然了,適應學制縮短也需要同學們加強自主學習能力,同時具備一定的時間管理技巧,因為學制的縮短往往意味著“水課”的減少,學習變得更加緊湊。但眼下的挑戰,也是為了更好的未來發展,合理看待這一改變,才是適應教育改革的應對之道。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