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妖小妖
(識局微信公共賬號zhijuzk)
一
近日,江蘇省淮安市清江浦區紀委監委通報一起容錯免責典型案例。
淮安市清江浦區區管干部謝某某在推進重大產業項目建設中,在項目缺少部分技術指標的情況下容缺辦理人防事項審查,違反了《江蘇省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防空法〉辦法》第十二條之規定,但鑒于該同志出于公心、為企業著想,敢于擔當作為,被容錯免責、激勵晉升為三級主任科員,明確釋放了“為擔當者撐腰”的信號。
一石激起千層浪,這事引發了基層治理轉型的深層思考:當規則與發展陷入兩難,當“洗碗效應”令干部畏首畏尾之時,或許容錯機制正是破局之鑰。
二
容錯免責,首先要破除“洗碗效應”的寒蟬心態。
古人云:“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若以冰冷戒尺苛責每一寸探索,只求無過不求有功,則必然導致“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庸碌之風。
謝某某在項目技術指標未全之際,以企業簽署《限期補缺承諾書》為憑,先行推進審批,為項目搶出三月寶貴時間,節省成本二百萬余元。此舉若置于僵化框架下審視,確系“破規”“違法”。
然其本心為公、程序有控、結果增益,恰如清江浦區紀委監委所言“出于公心、未謀私利”。若為此類擔當套上枷鎖,何來改革破冰的銳氣?!
但是,贊許之余,也有一些同志表示擔憂與膽怯:這不就是“先上車后補票”么?萬一弄了半天,最后發現沒有票呢?
這種“出于公心”的主觀判斷的容錯標準是不是太模糊了,具體操作是不是容易簡單隨意化呢?!不得不說謝某某此次行動算不算是一次“豪賭”呢,賭上了自己的整個職業生涯?!
比如淮安案例中,容缺審批以企業信用承諾為前置保障,以事后補全手續為閉環約束,更輔以紀委監委嚴謹調查確認無謀私風險。實現了“放活”與“管好”的辯證統一。
若缺乏此類精細設計,容錯恐滑向“紀律松綁”的深淵。因此,容錯機制亟待構建科學容錯清單與評估機制,如明確適用情形、規范評估流程、引入多方監督,方能讓擔當者輕裝上陣而無后顧之憂。
可以參考司法容錯中的“證據確鑿”“達成和解”等要件,建立事前備案、第三方評估等程序,減少自由裁量爭議。要知道容錯機制絕非“免罪金牌”,其生命力就在于精準的制度設計與清晰的底線思維。
容錯非縱錯,其核心在于劃清“敢為”與“亂為”的楚河漢界。
更深層看,容錯機制折射治理現代化進程中對“人”的再發現。通報稱這是為了“放大容錯激勵效應”,推動干部從“怕擔責”向“勇擔當”轉變。從“嚴管”轉向“善任”,從“避責”走向“賦能”,體現的是對干部主觀能動性與復雜治理情境的深刻體認。
當“放管服”改革步入深水區,當高質量發展呼喚新作為,我們需要謝某某這般“破冰者”。謝某某們反映的是地方政府從“管理者”轉向“服務者”的嘗試,對如何進行政商關系重構,破解深層改革進行探索。
三
容錯機制正是制度對改革者的溫柔托舉,令其敢于在無人區點亮星火,既扶起探索中的跌倒者,又為真正干事者撐腰鼓勁。唯如此,改革路上擔當者才不會孤單,發展的引擎才能永葆澎湃動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