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飛速發展的今天,近視就像一層無形的紗幕,橫亙在無數人的清晰視界前。框架眼鏡的束縛、隱形眼鏡的麻煩,讓許多近視患者苦不堪言。而就在這時,近視手術宛如一顆神秘的“救星”出現在大眾視野。它究竟是能徹底擺脫近視困擾的神奇魔法,還是隱藏著未知風險的“潘多拉魔盒”?近視手術,到底能不能做呢?
01,哪些人滿足做近視手術?
近視手術并非適用于所有人,所以能不能做首先要看你是否符合條件,一般來說,至少有以下幾方面條件是要滿足的:
1,成人階段,一般要求年滿18周歲。可能你聽過科普說人的眼睛基本出生后就不變了,其實這一點是不對的,研究發現,人的眼睛在出生后還在持續發育,比如眼軸長度、屈光狀態、晶狀體與角膜的形態發育等都是處于發育過程【1,2】。
2,無嚴重角膜疾病。同樣,如果眼睛出現相關病理疾病,尤其是角膜相關疾病如圓錐角膜、感染、潰瘍等則會影響到手術效果【3】,尤其是尚未控制的青光眼,更是角膜屈光手術的禁忌癥【2】。
3,近視度數范圍。角膜屈光手術可矯正的近視度數為50—1200度【5】。同時遠視不超過600度、散光不超過600度【4】。
4,此外,諸如處于妊娠期、哺乳期的女性、近兩年度數加深大于50度的人群都是要慎重的。
所以,是否要做近視手術,還是要看下自己的條件是否符合。不過,即使符合了條件,也要慎重,因為近視手術操作對象是我們的角膜,這種不可再生的結構,必須慎之又慎。
02,再來聊聊角膜
很多人以為角膜是一種光滑平均的球面結構,所以只需要進行激光切割就可以了。事實上,這是對角膜的一個誤解。我們的角膜是一個中間陡峭、周圍平坦的非球面結構,而且,角膜表面也不是很多人以為的光滑結構,而是高低不平,呈現了不規則的狀態【5】。
這一點其實我們用一個生活中很容易理解的事情來看,很多近視的人估計一定會知道,在近視的時候往往伴有散光的發生,2024年的一項對7-18歲近視的中小學生雙眼散光程度進行研究,發現順規散光占86.6%,逆規散光占5.9%,斜軸散光占7.5%【6】。
而之所以會出現散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角膜形態不規則,曲率不一致導致了光線在多個平面聚焦,形成了重影或者光暈,就是我們的散光。
事實上,角膜從來都不是一致的,而是存在著個體差異,就簡單的以角膜厚度(Corneal thickness (CT))這個簡單參數來看,不同人的角膜厚度也是存在差異的,下表是一項對839名愛斯基摩人的角膜厚度調查,我們可以看到其厚度分布呈現了類似于正態分布的趨勢,從0.42-0.63之間均有分布【7】。
正因為角膜的個體差異存在,所以早期在進行角膜屈光手術的時候其實是忽視了這一點。
03,角膜手術的發展
角膜屈光手術只是簡單的檢測下個體的屈光度數,然后依據Munnerlyn公式設計激光消融方案【8】。
結果就是,由于個體角膜差異,有的人術后效果并不好,容易出現夜間視覺受損的問題。為了解決這些問題,角膜手術也一直在不斷的發展【4】。
從早期基礎屈光治療1.0被隨后的考慮到每只眼睛波前像差的2.0初代個性化,進一步發展出了依靠角膜地形圖引導的3.0,如今,已經進一步基于光學系統綜合考慮全眼光學系統數據(眼前節圖像,包括角膜、瞳孔、前房和晶狀體,眼軸尺寸和眼睛的光學像差)并利用光線追蹤引導的4.0進階階段,也就是根據全眼3D模型,定制角膜輪廓的治療【9,10】。
至于如何進行定制角膜輪廓的治療,咱們下一篇分享。必須指出的是,是否進行近視激光手術需要結合個人的實際情況進行考量,一直爭議的佩戴眼鏡還是做矯正手術就是這種考量的反映,本質上是一種權衡。
ref:
1. 石一寧,方嚴.在校學生(7-18歲)近視狀態的流行病學研究[J].臨床眼科雜志,2006,(01):78-81.
2. 胡天鵬,李曉華,娜仁.18歲以下晶狀體直徑與厚度B型超聲測量的研究[J].天津醫藥,2010,38(08):722-723.
3. 朱煌,嚴偉.激光角膜屈光手術的適應證、結果及其并發癥(一)[J].眼科新進展,1994,(04):52-53+50.
4. 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眼視光學組.我國角膜地形圖引導個性化激光角膜屈光手術專家共識(2018年)[J].中華眼科雜志, 2018, 54(01):23-26.DOI:10.3760/cma.j.issn.0412-4081.2018.01.005.
5. 中華醫學會眼科學分會角膜病學組.激光角膜屈光手術臨床診療專家共識(2015年)[J].中華眼科雜志,2015,51(4):249-254.
6. 霍天琪,周利曉,呂梁,等.近視中小學生散光程度及軸向研究[J].國際眼科雜志,2024,24(10):1672-1675.
7. Alsbirk P H .CORNEAL THICKNESS: I. Age Variation, Sex Difference and Oculometric Correlations[J].Acta Ophthalmologica, 1978.DOI:10.1111/j.1755-3768.1978.tb00471.x.
8. Munnerlyn C R , Koons S J , Marshall J .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 a technique for laser refractive surgery.[J].Journal of Cataract & Refractive Surgery, 1988, 14(1):46-52.DOI:10.1016/S0886-3350(88)80063-4.
9. Schumacher, Silvia, Michael Mrochen, Jeremy Wernli, Michael Bueeler, and Theo Seiler. "Optimization model for UV-riboflavin corneal cross-linking." Investigative Ophthalmology & Visual Science 53, no. 2 (2012): 762-769.
10. SIMON, DANIEL, SILVIA SCHUMACHER, and MICHAEL MROCHEN. "Ray Tracing: the Future of Refractive Surgery."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