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年前,一朵含苞待放的“白玉蘭”在浦東新區(qū)丁香路傲然出世。它的出現(xiàn),為生機盎然的浦東新區(qū)增添了新穎的文化氣息,更為上海這座國際化大都市注入了新的藝術活力。
起初,雖然面臨著知名度和演出資源的重重挑戰(zhàn),但憑借“開門辦劇場”的創(chuàng)新理念,東方藝術中心廣泛與海內外藝術團體搭建橋梁,迅速成為上海舞臺藝術的生力軍。
上海昆劇團作為國家重點扶持的戲曲藝術專業(yè)團體,以其“文武雙全、行當齊備、技藝精良”享譽海內外。在演出市場的布局上,正是有了東方藝術中心等一系列劇場伙伴的緊密合作,上昆才有機會把諸多優(yōu)秀劇目更加完美地奉獻給觀眾。
2020年上海昆劇團演出戲劇大師湯顯祖經典名著《臨川四夢》。這四部戲雖然采用四場大戲一堂景的舞美方案,但是裝臺時間非常緊迫,給演出方帶來了巨大壓力。東方藝術中心主動優(yōu)化方案,加班作業(yè),幫助院團節(jié)省時間,最終確保了演出成功。
上海昆劇團走遍世界各地,大大小小的劇場經歷無數。專業(yè)、周到的劇場服務讓藝術家安心于舞臺,保障了現(xiàn)場效果。昆曲自身也是非遺藝術,傳承發(fā)展離不開方方面面的關心,特別是劇場的理解與支持,具有直接的現(xiàn)實意義。這些年來上海昆劇團與東方藝術中心攜手共進,共同哺育市場培養(yǎng)觀眾,為傳統(tǒng)文化培土施肥,在默契合作中達到了雙贏。
每年春天,“東方名家名劇月”你方唱罷我登場。紅紅火火的節(jié)目吸引了全國名家名團,成為滬上戲劇界最熱鬧的展演之一。近年來,上海昆劇團演出的《長生殿》《墻頭馬上》《太和正音》等劇目通過“東方名家名劇月”這一平臺陸續(xù)收獲了一批新觀眾,潛移默化進一步拓展了受眾群體。
除了在演出節(jié)目上穩(wěn)扎穩(wěn)打之外,在公共文化領域也是煞費苦心。東方藝術中心每年攜手包括上海昆劇團在內的各家院團精心策劃各種普及活動,對觀眾施加啟蒙教育,改善傳統(tǒng)戲曲的觀眾基礎。一次次形式新穎、別具一格的公益活動或者藝術教育,讓觀眾對戲曲藝術從門外漢到饒有興趣。這種目光長遠的舉措,對于戲曲院團可謂雪中送炭、錦上添花。
回首二十年,彈指一揮間。舞臺藝術蓬勃發(fā)展,守正與創(chuàng)新相互交織,各種資源不斷重新整合賦能。以東方藝術中心為代表的新生力量破繭而出,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古老的昆曲藝術,與這些有生力量彼此碰撞,必將散發(fā)出更加沁人心脾的芬芳。(題圖:谷好好在表演昆曲《西游記》片段 攝影/郭新洋)
原標題:《十日談 | 谷好好:蘭韻幽長 香自“白玉蘭”》
欄目編輯:郭影 文字編輯:蔡瑾
來源:作者:谷好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