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去機構辦事,剛進大廳,就聽到那熟悉的吵鬧聲,
細聽之下,似乎是辦事者有些訴求,
沒有得到合理的解決,
出于好奇,問了一直圍觀的人,
來龍去脈了解過后,印證了我心中不出意外的料想,
其實很簡單的一件事,來回拉扯,各有各說,
吵鬧過后,安靜的突如其來,我仔細一瞧,
為什么不吵鬧了,原來是把事情給人辦明白了,
這讓我想起幾年前,我第一次來辦事的時候,
辦完事,對方提醒我,
只要準備周全,在我們這都能得到合理的解決,
我當時年輕,想的太多,見得太少,
聽到這句話,我下意識的在精神之中駁了一句,
你所提到的合理,
是我眼里的合理,還是誰眼里的合理?
路走多了,就知道怎么把路走寬,
而不是越走越窄。
年齡上來了,有些見識層面的想法,
也會隨之發生非惡非善的改變。
什么事情可進可退,什么問題只能進不能退,
當無路可退時,
該用什么后手來解決問題,
諸如此類的生存手段,
也會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提升,
而變得多樣化,復雜化。
即便如此,當我看到那喧嘩過后的平靜,
我也很清楚,這其中蘊含的因果聯動,
其實不過是這個世道的規則罷了,
當然,如果非要說這算不算潛的那一面,
我只能說,
這應該算是“下意識的規則”。
那起初的喧嘩,是確實受了委屈,
有些可退,但退起來太麻煩,
也有些是不可退,所以只能讓喧嘩代替沉默,
而后來的平靜,是有人意識到這種喧嘩的影響,
是沒必要出現的,是完全可以杜絕的,
于是乎,反手為抬,以笑為媒,
拉住那些退無可退的人們,
讓他們明白,別往后退了,
你看,這不有人對你微笑么?
這個舉動,我愿稱之為溫暖的策略,
這個策略的核心意圖,
就是在確定對方確實“沒牌”的時候,
主動提出和局,讓對方辦的了事,
下的來臺。
但如果細細思量就會發現,
雖然結果讓人看著暖心,
但起因的出現,似乎就有些頗具玩味之意了,
如果早一步讓事情走到暖心的結局,
是不是那喧嘩之音,就不會出現了呢?
當然,這個想法顯然是單純的,
因為這樣的認知,顯然不符合“成熟且世故”的邏輯規則,
事實就是,只有讓對方看到你手中確實“沒牌”了,
也讓對方看到,當你被逼得無路可退時,
你原本的那種力量就會被激發出來,
而這樣的力量勢必會造成影響,
那么為了避免這種影響,
所以,才能讓溫暖的手段,
以此為“契機”,應運而生。
恍然大悟之間,某些規律的小動作,
正在打破既有規則的桎梏,
或許,正是那不可能后退的信號,
也在預示著這場游戲,
才剛剛開始。
不可能后退的時候,總會有人對你笑臉相迎,
如果以善意的方式解讀這個“習慣性規則”,
那么我們不妨可以說,
有些框架,本身就是在限定其中之人的上下左右,
但如果其中有人想打破框架,
那么后續的處理手段之中,
安撫對方,恐怕是付出代價最小的一種,
這讓我想起之前去商場逛街,
商場里專門有一個區域,是給很小的孩子玩耍的地方,
這個地方的規矩就是,孩子絕對不能離開這里,
在這里,孩子看似無憂無慮,
實則都是按照成年人的設計玩耍打鬧,
一般來說,孩子們不會想過自己離開,
但總有些“玩過頭”的孩子,試圖自己離開,
這個時候,負責的工作人員就會加以阻止,
而如果這個孩子的表現過激,
那么為了平息這種過激引發的麻煩,
工作人員會盡可能滿足這個孩子的要求,
甚至是讓他暫時出來走走,
當然,作為路人的我而言,
我很清楚,無論如何,
這個孩子最終都是要回到這個圈子里,
那所謂盡可能滿足這個孩子的要求背后,
其真實的用意,就是讓這個孩子明白,
我退一步滿足你,
你也得退一步閉嘴,
但如果你不愿意閉嘴,
我也有辦法讓你“冷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