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轉未來用非常短的時間、以三款超高性價比的新品,從一個行業新手已經逐漸演變成了自帶一定流量的品牌,甚至有幾場展會出現了需要排隊試聽的情況,可以說已經在起步階段開了非常好的頭。這副森林樂鳴,從去年的SIAS深圳展會上就已經亮相,那會兒我記得是搭配了一個比較粗的綠色線材,整體的開發周期拉的比較長,雖然只是一個幾百元的產品,但是在逆轉未來家族里已經是最貴的一副,態度上看似是謹慎的、但實際的單元選材與調音層面又是非常大膽的——這是一副木振膜的產品,我們在市面上已經很少能見到用木振膜做全頻段振膜的入耳式產品。
“森林樂鳴”的命名很好地隱喻了木振膜的材料,外形比起大小調那種高辨識度的腔體形狀而言也采用了更為保守的類公模式佩戴設計,腔體外部的部分沒看到什么木頭元素的痕跡,但是在腔體邊緣的地方做了一個橡膠的緩沖區,我一開始以為它同時也是起到泄氣的作用,但扒開以后發現不是,它的作用就是能夠讓佩戴時皮膚的觸感更柔和舒適。
東西雖然不貴,但是配件相當豪華,紫色的皮質收納包內部容量非常充裕,標配的四種材料的耳套也都有序地放在盒子里并且有支架固定,原配線是3.5/4.4可換插頭的0.78mm,線芯部分由無氧銅、合金銅、銀銅合金、石墨烯銅等多種材料組成,這根線本身也是一個“重調味”的線材,應該在調音里起到了比較高比例的介入作用。但還需要重點關注的是,這次逆轉未來標配的四種耳塞套從材料特性、內導管的直徑、長度和開孔大小都不一致,能夠帶來非常顯著的聽感變化,下文會針對這個部分做一些詳細分析。
森林樂鳴本身搭載的是一個10mm的雙磁路雙腔體的復合型振膜,而木振膜則作用在球頂的部分,利用其內部結構所帶來的剛性與阻尼特性達到了一個比較自然的聽感狀態,而且雖然JVC有大量的木振膜老品珠玉在前,但我并沒有在森林樂鳴身上看到任何模仿的既視感,基本是還是符合一個正常現代型高素質振膜的聲音底子、但是有著非常溫潤寬松的中頻表現,不用擔心會有老木振膜產品的那種悶、糊、軟、暗的感覺,而且即便是JVC家族中聲音最干凈通透的FWW、FW1800、FW8等型號,其聲音表現也也和森林樂鳴還是有著比較本質的風格區別,所以本文就不對JVC的老型號做任何參考對比了。
作為木振膜而言,如果做的味道過強肯定有人會覺得在刻意模仿前輩、做的太偏素質又可能會給大家帶來太大的心理預期落差,所以對于素質和韻味的平衡上,對逆轉未來其實是一個不小的難題,這個難題不僅是技術層面的、更是市場層面的。從交出的答卷來看,我認為大部分搭配下,森林樂鳴還是一個比較典型的樂感派,但在中低端價位做樂感派的調音肯定也是會有得有失的,首先素質層面做的好的地方在于解析力、密度、兩端延展,都是站在千元價位也稱得上第一梯隊的、與一些貴幾百元的塞子沒有什么明顯的落差,但其比較突出人聲的調教、以及非常優秀的人聲氣息豐富度、綿密感,則一定程度上可能影響了它的器樂結像凝聚力、線條感,并且聲場縱向的高度和深度都比千元檔主流的動圈有所劣勢,不過聲場中相對做的優秀的點在于邊際感較弱、混響是向四周發散的,很符合“傳統動圈”愛好者對聲場氛圍感的表達,即便是硬規模不算大,它在聽Live類錄音的時候依然有著很自然的空間混響與足夠的臨場感。
森林樂鳴的低頻其實比預期的要少很多,整體而言還是一個適中的量感,下潛夠深但并不是那種要給你一口氣鉆到地里的程度,在適度的節點會有明顯的回彈感,相比于JVC家族那種Delay拉滿、速度感慢到底的調教,它還是盡可能照顧到了主流大眾的聽音口味,在打擊感、大動態、與低頻深度之間是相對平衡的,但也有一定的殘響氛圍修飾,和絕對干凈的低頻表現還是有一定距離,如果你平時聽聽搖滾、電音或者偏巴洛克時期的鼓點,更追求低頻的干凈利落,那可以嘗試更換一下器樂導管,下盤的純凈度與瞬態會一下子就拉上去一些。
人聲與高頻的部分其實可以統一起來講,因為特性就是那種空氣感很足、聽著很有聲浪感的聽感,不論是人聲還是器樂都有非常好的蓬松感,聽感是非常鮮活明快的、但不強調高頻的線條與棱角感。雖然逆轉未來為了照顧海外市場,在曲線層面還是會非常照顧哈曼的走向,但和大小調聽起來,它的高頻是更蓬松、能量感更發散的,音色顯得非常細膩有質感,但如果非要去推敲什么弦樂群奏的控制力、結像凝聚感,那還真是難為它了,如果是簡單的一些SOLO和三重奏我覺得是加分項,對于復雜場景而言,不論是現代派的OST還是大編制,都不算是森林樂鳴的強項。但是這個人聲啊,真的exciting!其實我個人私底下沒那沒愛聽那種非常甜的女聲,但聽到這貨的時候還是忍不住把柴阿姨和熊光的專輯給找出來聽了,口型清晰、唇齒細節豐富但齒音壓制良好(不是那種完全抹干凈了的齒音),女聲的氣息、尾韻、顆粒感都非常有毒性,而且不會像一些高頻給的偏亮的塞子那樣人聲的位置和密度會有些往鼻腔那兒懟,給到的人聲位置非常舒服、貼臉但頭中效應控制良好。
以上的這些內容,大部分是基于藍色的耳塞套去寫的,也就是內徑短、開孔偏大的那個,它本身的聲音底子相對干凈、但密度較高,低頻相對適度與平衡,人聲也不會過分懟臉,加上我個人不喜歡那種很黏耳道的硅膠套,所以我認為在試聽的時候可以著重參考一下這個套子。耳塞套的佩戴感受千人千面,以下內容僅供參考。
綠色套(內徑長、開口偏小):這個套子是人聲質感最佳、最綿密、HUFI佬可能最喜歡的一個,低頻也給的更多、更彌散而削弱了一些速度感,聲場偏近、縱深表現是最差的,但能夠把注意力更多的放在人聲方面,氣息表現在四個耳塞套里是最佳的,重度Vocal黨選這個。
灰色套(接近常規耳塞套的內徑與開孔,材料柔軟度接近AEX70):這個套子是里面我覺得柔軟度最好、最容易獲得極高耳道密封性的一個,戴上去很像Acoustune AEX70的感覺,那玩意可得賣大幾十一對啊...它的聲音會更現代一些、高頻更亮,齒音也會稍稍多了一點但不算刺激,整體的底子非常干凈、結像也最清晰,人聲的形體略有收束,我覺得比較適合聽電音、搖滾、ACG燃曲和小編制。
白色(內徑和開孔大小適中,半透明、比較黏耳道,很類似于水月雨清泉套):這個套子是龔老板平時用的套子,但我個人也最不喜歡這副,佩戴是一方面,因為我不喜歡任何摩擦力過高、會黏耳道的套子,但它在佩戴的時候如果能夠選擇小一號的會更好,也是能夠做到很高的貼合度。它的聲音和灰色套聽起來比較接近、也沒有它那么的素,在用力往里懟的前提下有點介于綠色與灰色之間,也是一個相對平衡的感覺,但我佩戴不舒服,所以沒有用這個套子做參考。
從風評上來看,森林樂鳴前期比較兇猛的推廣攻勢最終還是能夠在口碑層面把產品給穩住,并沒有因為熱度過高而出現反噬的情況,歸根結底還是靠其夠硬的產品力來實現的,也算是一次“木振膜技術的現代應用”,我相信木振膜作為全頻單元如果真那么“好用”的話,國產廠家們是不會放過這個流量與噱頭的,但第一個中國本土的全頻木振膜動圈耳塞居然是讓一個新銳品牌給做了出來,這背后的難度可能只有逆轉未來自己知道了。拋開木振膜本身的噱頭而言,產品本身我給到高度好評與推薦,泛流行黨值得作為首選考慮的一個型號。
想進一步咨詢或者交流音頻相關內容,可以掃一掃添加我的個人微信,也可以手動搜索我的名字縮寫“lilingjiaqi”,我會盡力為你解答。
微信燒友交流群“+7耳聾病患群”,歡迎大家的加入,可以添加我個人微信私聊獲取入群途徑,加好友時請備注“燒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