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12345萬能熱線上線以后,很多人遇到點問題,就會想到它。
不過,也有人開始發現,這個萬能熱線雖然可以給我們帶來很多便利,但頻繁撥打這個電話,有時反而會讓事情變得更加復雜、難辦,
這期內容,我們就來看看,12345為什么要盡量少打?因為有5個原因很現實,勸你別再盲目撥打了!
.01熱線不是萬能的,受理范圍也有限
很多人一遇到什么問題,首先想到的就是撥打熱線,請求出面幫助。
然而,根據政策的指導,12345不是為我們解決雞毛蒜皮的小事的,它也有受理范圍——主要負責一些基礎的民生事項和公共服務協調,
假如是一些紀律,監察,訴訟等法律層面的事件,那么就根本不在12345熱線的受理范圍內,
說個很簡單的例子,你總不能跑去稅務局直接追問環保問題吧?12345熱線也有自己的職責范圍。
現實中,很多人以為只要撥打12345,問題就能迎刃而解,都不知大部分的事情,在這個平臺上是沒辦法直接解決的,
12345也只是個“傳聲筒”,它本身就沒有執法權,主要的任務就是將問題反饋到相應的部門。
所以,如果著急解決的問題,還不如直接找對應的部門,或者使用專業的在線服務平臺,這樣效率反而會更高。
.02熱線不是執法機關,問題解決需要時間
前面就說了,12345只是個“傳話筒”,本身沒有執法權利,
舉個簡單例子,如果你要投訴某個病如果你要投訴某個店賣假煙,12345只會把問題轉給城管部門或者市場監管部門,他們自己是不能執法的,
那問題來了,如果是一些歷史遺留問題或者牽扯到多個部門的矛盾的話,比如土地糾紛等等,像這樣的問題,打個熱線效果可能徒勞,甚至可能出現“推諉扯皮”。
說白了很多問題,不是打個熱線電話就能立刻解決的,需要依靠專門的部門“出面執法”,熱線只是個“傳話筒”
.03群眾越打,可能問題越難解決
其實出現這種情況,并不是說你真實反饋的問題,在撥打熱線之后,上面對此不管不顧,不做處理,
只是因為,很多投訴是重復投訴,沒有實質性的內容,導致有用的內容被石沉大海。
根據調研,約有30%的舉報是重復投訴或沒有實質內容的“無理訴求”。
比方說,如果投訴的內容多是:抱怨鄰里,要政策幫忙家庭瑣事…這種內容太多,就會導致讓那些真正緊急、需要優先處理的問題被忽視。
甚至一遇到問題就撥打熱線,而且每個人都頻繁撥打這個電話,就有可能讓熱線線路擁堵狀態,影響到那些真正應急的事件。
這個和120同理,如果一點小皮外傷都要打120問怎么處理,那么真正需要急救的人就打不進電話,可能危及生命安全。
.04熱線電話,處理周期更長
很多人打完熱線電話之后,總是抱怨自己反饋的事情一直得不到解決,殊不知,很多復雜的問題,實際是要跨部門來合作,耗時更長,處理起來更麻煩。
舉個例子,市民投訴“噪音擾民”,相關部門制定的“答復時間”是7天甚至更長周期。很多基層工作人員,為了應付時限,只能“走過場”,沒有硬核的解決方案。
更糟心的是,有些人提供的信息不完整或者根本就不準確,這樣就會造成相關部門更難處理,這樣一來,處理的效率也會大打折扣。
而問題一旦得不到解決,反而會增加群眾的挫敗感。
.05公私責任模糊
有的人習慣性的將責任推給政府,甚至希望政府幫助自己解決和承擔各種私人瑣碎問題,
比如要求社區幫忙清理自己家的院子,要求解決婆媳矛盾,要求幫著交納水電費…
這種無理由的要求,你看了可能覺得聞所未聞,但現實可能就有。
所以在這里強調一句:政府有職責保障公共利益,但個人家庭瑣事、私人權益,應由個人負責。
說白了,12345是“服務者”,并不是“家庭保姆”!
文末結語:
不是所有的事情撥打12345都有用,它也有自己的職能范圍,而且也不要頻繁的撥打12345,反而會讓事情變得更加復雜難辦。
建議下一次遇到問題時,先想一想:它屬于哪個部門管?是不是有更直接,更高效的方式解決?
了解這個平臺,并善用它,讓它幫助那些真正有需要的人,才能提升政府服務效率,才能讓我們的生活更加高效順暢。
你有遇到過撥打12345“被踢皮球”的煩惱嗎?歡迎留言分享!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