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國突然收到了多份退群通知。
東歐五國幾乎同時宣布要退出禁止使用地雷的國際公約,烏克蘭也跟上腳步。
這個本該保護平民、避免戰亂擴大的協議,如今卻被集體拋棄。
東歐正在埋雷,歐洲的和平,真的要走到盡頭了嗎?
6月27日一大早,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這三個東歐小國。
幾乎同時把“退群通知”遞到了聯合國秘書長辦公室。
正式宣布要退出《渥太華禁雷公約》。
他們在聲明里說了一句關鍵話:我們必須重新評估自己的防御能力。
消息一出,聯合國原本靜悄悄的大樓頓時炸了鍋。
“退約”成了當天的熱議話題,歐盟和北約也跟著不平靜了。
按照規定,通知提交6個月后才正式生效。
也就是說,等到今年12月,這三國就徹底擺脫了地雷禁令的約束,可以自由部署防御。
更讓人意外的是,烏克蘭也緊隨其后。
6月29日,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簽署總統令,宣布正式啟動退約程序。
他在聲明中說:面對俄羅斯不斷在我們邊境布地雷、搞炮火,我們已經沒有別的選擇了。
目前烏克蘭議會已經開始審議這項決定,估計很快就會進入辯論并表決。
其實早在6月初,波蘭就動手了。
議會幾乎是一邊倒地通過了退出《渥太華條約》的提案,413票贊成,只有15票反對。
6月19日,芬蘭議會也表態支持退約,很多議員直接說表示這不是挑釁,是逼不得已。
波蘭、芬蘭、立陶宛、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這五個國家,已經全都啟動了退約程序。
直接從芬蘭灣一直拉到黑海,擺出一條東歐聯合防線。
是五國抱團,要一起把邊境武裝起來。
一個新的東歐鐵幕,好像真的要落下了。
根據公開信息,這五國準備在接近1000公里的邊境線上鋪設智能地雷系統。
還要建一千多座混凝土掩體,說白了就是要把這片區域變成一道嚴防死守的前沿戰線。
有軍方的人就說了,這些部署的目的就是防入侵、保安全,看起來和冷戰時期那套鐵幕沒啥兩樣,但技術上更先進,動作也更快。
在這波備戰潮里,波蘭沖得最猛。
他們已經正式啟動了一個叫“東部盾牌”的計劃,光投資就砸了25.5億美元。
目標是每年造出100萬枚地雷。
在首都周邊,掩體建設也在火力全開。
立陶宛也不落后,一次性買了8.5萬枚反坦克地雷,花了五千萬歐元,準備用來全國布防。
而最炸鍋的還是波蘭總理圖斯克。
他不光要把現役軍人從20萬擴到50萬,還想搞個全民預備役制度。
像瑞士那樣,所有適齡男性都得接受基礎軍事訓練,做到
人人能上戰場。
不僅如此,芬蘭現在盯上了另一種爭議武器集束彈藥。
他們國防部正在評估是否也要退出《集束彈藥公約》,理由很簡單:
在俄烏戰場上,這種彈藥和地雷一樣管用,特別適合用來擋敵和打擊前沿目標。
官方報告也寫得很直接,說這種武器能加強部署、提升防御效率。
目前議會已經開始討論,如果芬蘭真退出,那將成為美國之外第一個退出該條約的北歐國家
很可能會帶動一波連鎖反應,其他國家也可能跟進。
現在東西歐的安全思路已經走向了兩個方向。
東歐這些靠前線的國家,比如波蘭、立陶宛,信的是實用主義。
主打地雷這種便宜、見效快的武器,一枚才三百美元,被稱為窮人的核武器。
而西歐那邊,像德國、法國,更偏愛高科技裝備。
比如第六代隱身戰機、核潛艇之類的,他們相信技術和規則能帶來安全。
現在的歐洲,就像被撕裂成兩半,一邊是趕緊干起來,一邊是穩著慢來,互相也看不太上。
但這事可不只是想法不同那么簡單。
地雷確實便宜好用,可背后的問題也大得很。
根據聯合國的數據,現在全世界還有1.1億枚地雷沒排完。
每年因為地雷死傷的有五千多人,85%是平民,很多還是孩子。
紅十字會都發出警告,地雷不會分你穿不穿軍裝。
哪怕是個上學的孩子,也可能一腳踩上去沒命。
像柬埔寨、莫桑比克這些地方,到現在都還在地雷堆里生活。
再說波蘭,他們嘴上說會遵守國際人道法,保護平民。
但真要鋪開了,戰后清雷是個非常麻煩又慢得嚇人的事。
一顆顆排,誰能保證不出事?
加拿大前外長阿克斯沃西看著都著急了。
他當年可是推動《渥太華條約》的主要人物,現在和一堆人道組織聯名發信警告:
大家別一窩蜂退約,要是都這么干,全球規則體系可能會跟著垮,形成多米諾骨牌效應。
從現在這個節奏來看,這五個東歐國家幾乎是一起進入了高戒備狀態。
地雷、戰壕、軍訓一股腦上,看起來是在守邊境,實際上背后牽動無數。
歐盟的安全底線、北約的信任機制,甚至是整個國際秩序的穩定。
而東歐選擇重走冷戰路的這一步,真不是沒有代價的。
未來這張牌打出去,會帶來什么結果,還真不好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