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南京市急救中心3天接到65例中暑求助
記者從南京市急救中心獲悉,今年以來,因高溫中暑撥打120急救電話的患者達到138例,僅7月以來,就有65例,較去年同期有所增長。南京市急救中心迅速啟動應急預案,全力保障中暑患者得到及時有效的救治。
“從上周開始,我們每天都會接到十幾起中暑急救電話,僅7月以來,我們就救治了65例因中暑需要急救的患者,其中不乏熱射病等重癥患者。”南京市急救中心調度科調度長祁鵬介紹。
7月1日14時50分許,一名游客在中山陵游玩時出現惡心、頭暈、頭痛、胸悶乏力等中暑癥狀。急救人員聞訊后很快到達現場,給予降溫、吸氧、輸液等急救措施后,迅速送往附近醫院進一步治療。
7月2日10時,棲霞區恒廣路附近一中年男子在高溫工作中突然暈倒在地,工友立即撥打120求助。南京市急救中心立即調派附近救護車前往現場,急救人員結合臨床癥狀診斷為中暑,經現場急救處置后,送往附近醫院接受治療。南京市急救中心提醒,高溫天氣下,尤其是獨居老人、戶外工作者等高危人群,家人和同事要多關注其身體狀況,發現中暑癥狀應及時撥打120求助。
針對近期高發的中暑現象,南京市急救中心急救專家表示。高溫不僅可能導致中暑,同時也是心腦血管急癥的致病因素之一。根據病情嚴重程度,中暑分為三種類型,先兆中暑、輕癥中暑和重癥中暑,其中重癥中暑又可分為熱痙攣、熱衰竭和熱射病。熱射病是重癥中暑的最嚴重形式,對人的生命危害最大,死亡率超過50%,其體溫通常超過40℃。如此高的體溫會對大腦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導致腦細胞大量死亡。當一個人長時間處于高溫的狀態時,人體的產熱和散熱失去平衡,導致體溫調節障礙,汗腺功能衰竭,就可能發生中暑。
如何預防中暑?中暑多見于長時間暴露在高溫環境下的人群,如從事重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也見于沒有重體力勞動的老年人或兒童、孕婦,體溫調節能力和適應能力差或者有基礎疾病者。建議大家出門做好防暑降溫,盡量避免在烈日下活動。如果必須外出,一定要做好防護工作,如打遮陽傘、戴遮陽帽、戴太陽鏡、涂抹防曬霜。衣服盡量選用棉、麻、絲類等透氣、吸汗的織物,以免大量出汗時不能及時散熱,引起中暑。特殊人群如老人、孕婦、兒童、有慢性疾病的人群,特別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溫天氣要盡可能減少外出活動。
需要提醒的是,防暑避暑切勿“貪涼”。室內空調溫度不宜太低,特別是有辦公室午睡習慣的人群,溫度設定過低增加心肌梗死的風險;平時怕冷的人,在空調房間內應適當增添衣物;不要暴飲暴食,海鮮等性寒的食物少吃;過勞、過度體育活動,以及情緒過度緊張、激動、憤怒等,都可使心臟負擔加重,增加心肌耗氧,誘發其他疾病。
隨著高溫天氣的持續,南京市急救中心呼吁廣大市民提高防范意識,做好防暑降溫措施。如發現身邊有人中暑,要及時伸出援手、科學施救,共同守護生命健康。同時,也希望相關部門加強對戶外工作者的關愛,合理調整工作時間,提供必要的防暑降溫物資,避免中暑事件的發生。(國立生 孫蘇靜)
來源:南京晨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