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出動B-2隱形轟炸機對伊朗三大核設施進行打擊,打擊效果暫且不論,但事實上確實停止了伊朗和以色列的沖突。
由此引發的討論很多,其中就有“我國轟-20何時問世”一說,畢竟戰略轟炸機作為戰略空軍和“三位一體”和打擊能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一個大國是十分重要的。
普京曾這樣比喻圖-160:“外交抗議一萬次,不如它翅膀揮動一次”,可見戰略轟炸機對于一個大國的威懾能力來說,有多么重要。
轟-20假想圖
客觀來說,目前全球只有美俄兩國擁有戰略轟炸機,這一點確實是我國空軍的一大短板,這個我們要認清。
雖然,轟-6K在運油-20的配合下,勉強能摸到戰略空軍的門檻,但是相較于美俄來說還有一定的差距,在一些性能方面的差距,并不是數量能夠彌補的。
目前美國現役有三款戰略轟炸機,B-1B“槍騎兵”(約70架)、B-52“同溫層堡壘”(約40架)和B-2“幽靈”(約20架),共130多架。
B-1B“槍騎兵”是這三款中資格最老的,誕生于冷戰期間,其搭載的4臺F101-GE-102型渦扇發動機,能讓這個重達216噸的大家伙,以1.25馬赫的極速飛行1.2萬公里,最大載彈量34噸。
接著就是B52“同溫層堡壘”,最大起飛重量221噸,有效載荷31.8噸,最大航程1.4萬公里,因為個頭大,所以動力系統是8臺TF33-P-3/103型渦扇發動機。
美國率先攻克飛行器隱身問題之后,先是研發了一款形似外形科技的F-117隱形轟炸機,并在轟炸南聯盟的時候用到。
后來,由于戰略需要,美國研發了B-2“幽靈”隱形戰略轟炸機,因為隱身需求,相較于兩位老前輩,B-2顯然小了很多。
其最大起飛重量僅有170噸,最大載荷22.7噸,最大航程只有1.1萬公里,也是剛過戰略轟炸機的門檻,其最大航速也只有0.95馬赫,屬于高亞音速,可見其為隱身性能犧牲的確實不少。
并且,美國在去年公布了其下一代戰略轟炸機B-21的樣機,不過從外形上來看,其與B-2如出一轍,尺寸上也差不多,只是不知道在航電系統和其他性能上有多大差別。
因為具體數據沒有公布,在這里我們也無法進行分析。
俄羅斯現役也是三款戰略轟炸機,只不過和美國相比落后一代,分別是圖-22“逆火”(約50架)、圖-95“熊”(約60架)、圖-160“白天鵝”(約18架),共計不到130架。
之所以俄羅斯戰略轟炸機數量如此難以統計,是因為6月初,烏克蘭使用無人機對俄羅斯停在機場的戰略轟炸機進行了襲擊。
至于戰損情況,雙方各執一詞,并且沒有官方確切的消息,以上數量是烏克蘭襲擊前的數量。
俄羅斯這三款戰略轟炸機都是蘇聯時期的產物,目前俄羅斯已經不具備生產、升級圖-22和圖-95的能力了,也就是說這兩款飛機毀一架少一架。
雖然俄羅斯還有對圖-160升級改造的能力,但是圖-160M的產量極低,年產量最多兩架,作為俄羅斯現役最先進的戰略轟炸機,對標的也不過是美國最老舊的B-1B“槍騎兵”。
其最大航程1.3萬公里,最大起飛重量275噸,最大載荷45噸,搭載NK-32-02型渦扇發動機,據說圖紙還是后來才找到的。
俄羅斯雖然沒有隱形戰略轟炸機,但是已經在研發路上了,并且根據公開消息來看,應該很快就會服役。
俄羅斯下一代隱身遠程戰略轟炸機PAK-DA項目,綽號“信使”,其中俄語中“PAK”的意思是未來航空復合體或者未來航空系統的意思,“DA”則代表的是遠程航空兵。
該項目于上世紀90年代提出,但因為受蘇聯解體影響,一直被擱置,直到2007年,俄羅斯緩過勁來,該項目重啟。
此后每當俄羅斯對外用兵的時候,就有相關消息放出,但是每次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只見消息不見動靜。
PAK-DA風洞測試,圖片來源:網絡
綜合這幾年的消息來看,這款飛機還是處于鏡花水月的狀態,目前俄羅斯在這方面的表態是,將于2025年首飛(去年的消息),從目前情況來看,估計很懸。
俄羅斯目前不僅沒有足夠的預算去研發這款飛機,并且其工業水平,完全還沒有恢復到蘇聯時期的水平,2017年才恢復了圖-160的生產工藝,保守估計2030年之前,PAK-DA不會首飛。
PAK-DA想象圖,圖片來源:網絡
再來說說中國,轟-6系列數量確實不少,外界估計有超過200架,并且擁有改進型的多個型號。
改進型號中,轟-6K屬于最耀眼的,其最大起飛重量也不過80噸,最大航程7500公里,最大載荷15噸,根本就達不到戰略轟炸機的標準。
轟-6K不管是在第二島鏈之內,還是南下印度洋,都沒問題,可關鍵是隨著海軍實力增加,第二島鏈已經對我們失去束縛作用了,轟-6平臺已經顯得力不從心了。
雖然有加油機的配合,但是加油機航程也有限,畢竟我們不像美國那樣有遍布全球的軍事基地,可以為轟炸機提供加油服務。
所以戰略轟炸機確實是我們比較迫切的需求,只是要向那個方向發展,確實是值得討論的問題。
一說是要發展對標B-2那樣的隱形戰略轟炸機,就是“轟-20”的猜想,但是這樣其航程和掛載能力就會受限。
二說是,利用較為成熟的渦扇-20和C919項目經驗,研發常規氣動布局的戰略轟炸機,類似美國的B-1B和俄羅斯的圖-160。
轟-20假想圖
其實我個人認為,裝備發展,除了航程、掛載能力、航速等幾個硬性指標,最重要的還是要看我國空軍的實際需求。
如果條件滿足的情況下,其實可以兩種方案都實現,畢竟在我們在戰略轟炸機領域還是比較欠缺,一步一步的走,可以走的更穩,更遠。
不知道各位有什么高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