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46億年的漫長歲月里,地球,這個我們所知的生命搖籃,一直在宇宙的一隅默默地旋轉。
面對太陽黑子的不規則爆發、宇宙的持續膨脹,以及地球溫室效應的逐漸加強,人類懷揣著逃離這顆行星最終毀滅命運的夢想,正努力在廣袤的宇宙中搜尋新的家園。
直至今日,我們的足跡仍然僅限于月球的荒涼表面,在太陽系內也未曾尋得一顆適宜居住的星球。因此,我們急迫地期望著跨出太陽系,去追尋更多生機。但是,我們真的能跨越重重宇宙,找到我們尋求的答案嗎?
長久以來,人類對于太陽系的概念和理解都是模糊的。曾經,人們認為地球是靜止不動的,而地球就是宇宙的中心。
然而,在1543年,哥白尼發表的《天體運行論》中,提出了顛覆性的日心說。隨著科學家們的不斷驗證,人們逐漸接受了這一理論,并逐步將其完善,最終形成了我們如今所知的太陽系理論。
簡單來說,太陽系Solar system就是一個在太陽引力作用下聚合的天體系統。太陽系內包括8大行星、5個矮行星、約170顆衛星、數以百萬計的小行星以及數十億顆彗星。
根據與太陽的距離,太陽系的區域可以劃分為內太陽系、中太陽系、柯伊伯帶、離散盤、彗星、日球層以及奧爾特云。
望文生義,這些名稱足以讓我們想象到太陽系的宏大。想要穿越太陽系,必須一層一層地突破這些區域。
要談及真正的離開太陽系,我們必須首先了解太陽系究竟有多大,它的邊界又在哪里?明確了邊界,我們方能判斷是否已經離開了太陽系。目前有兩種界定太陽系邊界的方法。
起初,人們認為土星是最遠的行星,距離太陽約9.6天文單位。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又發現了天王星、海王星等行星,太陽系的范圍也隨之擴大至40天文單位。
在海王星外的區域,距離太陽約30到100天文單位的地帶,被稱作柯伊伯帶,是由眾多圍繞太陽運行的冰凍塵埃物質組成。為紀念柯伊伯的發現,人們將此區域命名為“柯伊伯帶”。
通常我們認為,柯伊伯帶就是太陽系的邊界。但多數天文學家認為,在柯伊伯帶之外,還存在著奧爾特云,它像一個保護層一樣包圍著整個太陽系。奧爾特云中的天體原本是在比柯伊伯帶更近的區域形成的,但受到大行星引力的影響,被逐出太陽系內部,散落在太陽系的最外層,位于柯伊伯帶之外。
奧爾特云的范圍極大,其最近的點距離太陽約2000-5000天文單位,而最遠的點距離太陽約50000天文單位。
提及日球層頂,不得不提另一種太陽系邊界的界定方法,那就是以太陽風能觸及的區域為界。
太陽風是由太陽上層大氣射出的帶電粒子流,這些帶電粒子主要由質子和電子組成,盡管與地球上的空氣成分不同,它們流動時卻能產生與空氣流動類似的效應,因此得名太陽風。
在星際介質(主要是稀薄的氫和氦)中,太陽風像吹出一個大泡泡。而在太陽風無法繼續推動星際介質的地方,我們稱之為日球層頂,這也是界定太陽系外邊界的另一種方式。因為超出這個邊界,太陽便失去了控制和影響。
經過科學家們的研究,發現太陽風的擴散范圍雖廣,但仍未超出奧爾特云的范圍。
因此,目前奧爾特云被認為是公認的太陽系最遠邊界。
人類離開太陽系的嘗試
隨著對太陽系的了解加深,人類逐漸認識到太陽系內已無更多生存選擇。因此,世界各國正嘗試向太陽系外發射空間探測器,以尋求突破。
在這些探測器中,已知最遠的是美國宇航局NASA發射的旅行者1號和2號,它們的目標是飛出太陽系,探索可能存在的外星文明和地外生命。
1977年,旅行者1號和2號相繼發射,帶著人類的夢想飛向太陽系之外。
自1977年至1989年,旅行者1號和2號完成了對太陽系行星的探測任務,并繼續向更廣闊的宇宙進發。旅行者2號對冥王星的探測標志著人類已探訪了太陽系內的所有行星。
1990年2月14日,應美國宇航局NASA的要求,旅行者1號宇宙飛船在天文歷史上留下了一張難以超越的太陽系全家福。在這幅壯觀的圖像中,地球猶如一個小到幾乎難以察覺的藍色斑點,也正是這份渺小感賦予了它那著名的昵稱——“暗淡藍點”。
旅行者探測器已飛出日球層頂
距離拍攝太陽系全家福照片30多年后,旅行者探測器又飛到了何方?
根據信號分析,從發射以來,旅行者探測器已經飛行了40多年,距離地球超過200多億公里,相當于地球到太陽距離的145倍。
因此,雖然旅行者探測器已飛出日球層頂,但要突破以奧爾特云為界的太陽系,以目前的速度計算,可能需要300年才能到達奧爾特云,而在接下來的幾萬年里,它們將在奧爾特云中穿行。
眾所周知,宇宙正處于膨脹之中,恒星和宇宙物質的距離逐漸增大,宇宙空間的密度也隨之降低。因此,旅行者探測器越接近太陽系邊緣,所受阻力就越小,加上利用天體引力加速,速度也將越來越快。
它們會一直飛下去嗎?如果足夠幸運,避開各種隕石撞擊或超新星爆發的影響,它們完全有可能飛得更遠。
但遺憾的是,探測器上的電池將在未來幾年內耗盡,人類將失去對它們的控制,無法獲得它們的行動軌跡,更無法利用它們探索更遠的宇宙。
對太陽系邊界的更多探索
2008年10月19日,美國宇航局發射了星際邊界探測器IBEX,它屬于SMEX計劃的一部分,旨在探究太陽系邊界區域的整體結構。
盡管旅行者探測器在飛越日球層頂時對太陽風邊緣進行了探測,并傳回了一些信息,但它們只能進行單點測量,且旅行者1號上的等離子探測器已失效,無法進行全面深入的探測。
星際邊界探測器配備了高能和低能2臺窄視場角探測器,將對從終端激波及其外部區域輻射到太陽系的高能中性原子進行采樣,實現對終端激波之外太陽系真正邊界的首次全球觀測,并提供首幅太陽系邊界區域的全球圖像。
探測發現,在兩顆旅行者探測器之間,存在一個S形的高能中性原子聚集帶,這表明在太陽系邊界的某些區域,離子密度大幅提高。這在某種程度上顛覆了我們對太陽系邊界引力逐漸減弱的認識。對于我們所處的太陽系,我們還將進一步加深理解,或許在奧爾特云中會發現更多、更遠、更大的太陽系成員。
太陽系之外是什么?
人類從未停止過對太陽系外的探索。在已知范圍內,太陽系之外又是怎樣的世界?
太陽系是銀河系中一個直徑不到一光年的星系,而銀河系的直徑約十萬光年,擁有約4000億顆恒星及大量星團、星云和各種星際氣體、塵埃。與地球相比,太陽系在銀河系中不過是滄海一粟。
銀河系是棒旋星系,呈橢圓盤型。最新研究表明,銀河系有四條清晰、對稱的旋臂,相距約4500光年。
這樣解釋后,大家可能對地球、太陽系和銀河系的關系有了更好的理解。因此,我們地球不過是太陽系中一顆普通的星球,而太陽系只是銀河系中的普通星系,銀河系也只是整個宇宙中的一個小星系。我們的存在相對于宇宙而言,就像沙漠中的一粒沙。
結語
以人類目前的科技水平,即便已知速度最快的旅行者探測器也需要數萬年才能穿越奧爾特云,實現人類離開太陽系的夢想。如果能造出達到光速的飛船,快速的飛行速度提升或許能幫助我們在有生之年離開太陽系。
但根據星際邊界探測器獲得的信息,我們對于太陽系,特別是太陽系邊界的了解還遠遠不夠。可能那里存在未知物質會阻礙我們的步伐,或者帶來災難。
不知道讀到這里,你是感到沮喪還是欣慰?沮喪可能是因為飛出太陽系對我們來說似乎是遙不可及的目標,畢竟這個距離對我們來說仍是一個巨大的數字。而欣慰可能是因為至少在我們的一生中,我們還能安穩地生活在地球上。
宇宙浩瀚無邊,時間無窮無盡,空間無邊無界。人類大腦的潛能目前只開發了不到10%。我們知道,宇宙中文明誕生的條件非常苛刻。既然地球上這樣的小小星球能孕育文明,那么我們有理由期待,在未來我們也能夠有機會、有能力飛出太陽系,擺脫束縛,進入銀河系,甚至有機會揭示神秘宇宙的奧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