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在宇宙中并非孤立的存在,來自遠方的客人會時不時來“串門”。
一個代號為“3I/ATLAS”(最初被稱為A11pI3Z)的天體目前位于小行星帶和木星之間,正以24.5公里的時速靠近太陽,距離地球數億公里,預計將在今年10月30日前后達到近日點,初步判斷對地球不構成威脅。
該天體于6月25日至6月29日被位于夏威夷、智利和南非的全球望遠鏡網絡“最終預警系統”(Atlas)觀測到。世界各地的科學家正在使用先進的望遠鏡研究它獨特的軌跡和結構。
7月2日,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確認該天體不是小行星,而更可能是一顆彗星,因為它似乎具有彗發、替尾等結構。彗星的起源可追溯到太陽系形成的早期階段,當時太陽系內存在大量未被行星吸收的冰質和巖石碎片。
科學家們的關注點是,“3I/ATLAS”的飛行軌道是一條不同尋常的平滑路徑,有別于太陽系中的橢圓狀或者近圓狀。這足以表明該物體并不是環繞太陽運轉,而是來自星際空間。
NASA科學家保羅·喬達斯(Paul Chodas)說,很顯然“3I/ATLAS”來自另一個恒星系統,且可能已在星際空間中飛行了數百萬年。
“3I/ATLAS”位置示意圖
西班牙空間科學研究所的物理學家何賽普-特里戈·羅德里格斯估計,“3I/ATLAS”的寬度在40公里左右。而美國哈佛大學天體物理學家阿維·洛布則推測19公里。國際天文學協會(IAU)認定其塊頭為中等。
“3I/ATLAS”是人類已知的第三位太陽系“星際訪客”。前兩顆都是彗星。第一顆是發現于2017年10月的雪茄形長條天體“奧陌陌”,最長處約400米。第二顆是2019年發現的21/Borisov。
天文學界認為,“3I/ATLAS”的發現是的一個重要事件,為天文學家觀察太陽系外的物質和結構提供了寶貴窗口。根據其近日點,研究人員將在今年9月底獲得觀察的最佳時機,之后它將消失于太陽的光芒下,在12月又再次出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