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屆北京網絡視聽藝術大會新大眾文藝主題研討會。人民網記者郭冠華 攝
人民網北京7月4日電 (記者郭冠華)7月3日,第三屆北京網絡視聽藝術大會新大眾文藝主題研討會在北京舉辦。業內專家學者、創作者匯聚一堂,以“眾心筑藝,時代共鳴”為主題,共同探索新大眾文藝的創新性發展與時代性表達。
近年來,隨著技術革新和媒介傳播方式的變化,“外賣詩人”“菜場作家”等普通勞動者涌現云端;微短劇覆蓋用戶超6億,新大眾文藝正以多元方式突破圈層,觸達更多受眾。北京青少年影視戲劇協會副會長,演員、編劇、導演陳大愚表示,熱愛行業、了解觀眾喜好是新大眾文藝“破圈”的關鍵。
“我們的使命是讓文化插上科技的翅膀。”傳統文化科普新媒體創作者國翠兒表示,“我們的短視頻化繁為簡,把知識壓縮到短短的幾十秒,以有趣的方式科普優秀傳統文化,希望這些知識在潛移默化中‘鉆’進大家腦袋里。”
田間地頭涌現出的真故事和真情感,更生動也更接地氣。研討會上,田間詩人呂玉霞(昵稱:沂蒙二姐)分享了創作心路歷程。“現在是一個創作者的時代,人人皆可為,好作品自有觀眾。”她表示,“我是新大眾文藝的受益者,自媒體提供了舞臺和機會,我有勇氣,也大膽了一回。”
國家級非遺“面塑·北京面人郎”北京市級代表性傳承人郎佳子彧以“手藝人”與“新媒體人”的雙重身份表達了對新大眾文藝的理解,“作為一個手藝人,原本的技能是把一種技藝做到最好。但是,新媒體提出了新挑戰,捏面人等技藝制作視頻怎么激起大家的興趣、變成大家的享受,這是我們面臨的重要問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