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研究發現,維生素D可激活長壽基因,具有延長壽命的能力。
圖片來源:攝圖網
維生素D對人體的好處
動物實驗證實,維生素D可通過減少蛋白質的不可溶性來維持體內平衡,進而延長壽命33%。
此前已有超過2 000多項公開發表的醫學研究顯示,維生素D既可以維護骨骼和牙齒健康,減少骨質疏松癥,還能對抗糖尿病,減低心臟病、感染性疾病、癡呆癥、多發性硬化癥以及自身免疫系統疾病的發生率,并可將乳腺癌、結腸癌和前列腺癌的發病風險降低50%;與腦健康的關系也很密切,在精神分裂癥等精神病的防治方面已顯示出較好的苗頭。
如何補充維生素D
正常情況下,健康人血液中的維生素D含量至少應保持在每毫升血30微克以上。但調查顯示,國人的維生素D水平普遍低下,缺乏率高達80.3%,女性尤多。所以,如何補足維生素D便成了一項重要保健課題。
人體維生素D的來源有三個:陽光、食物與藥物。專家建議64歲以下人群每天的維生素D供給量為 400單位;65歲及以上者每天應供給600單位。
“光補”一馬當先
人體內的維生素D絕大多數(70%~90%)來源于日光照射。奧妙在于人體皮膚中潛藏著豐富的維生素D原,與日光中的紫外線相遇,便可轉化成維生素D,故又稱為日光荷爾蒙。此舉不花一分錢,無論貧富皆可得之。需要強調的是,為從日光中獲取最大的補益效果,并避開暴曬帶來的副作用, 須把握好以下幾點技巧。
日光浴時機
別在光影傾斜超過45 度角以上時曬太陽。最佳的日光浴時間冬春季為上午10 時到下午3 點之間;夏秋季改為早上7~10點,下午4點~6點為宜。
日光浴部位
暴露手腳、胳膊和腿及臉部(約占全身皮膚面積的25%)。
日光浴持續時間
在未涂抹防曬品的情況下,持續約10~15分鐘,能獲取800~1 500單位的維生素D;每天1~2次,堅持每周3 ~4 次。另外,皮膚較黝黑的人相對于膚色較白者需增加1.5 倍至2 倍的日曬時間;生活在高緯度地區的冬季,又只露出顏面部者,則每天約需日曬2小時以上方可獲得同等效果。
“食補”緊密配合
自然界所提供的含維生素D的食物不是太多,即便在營養價值較高的瘦肉、奶、堅果中也含量甚少,蔬菜、水果等含量更少,谷物等幾乎不含維生素D。所以在缺乏日照的陰雨、霧霾、秋冬等環境與時段里,優選食物大有必要。
1.動物肝。如雞肝、鴨肝、豬肝、牛肝、羊肝、魚肝油等。
2.富含油脂的魚類。如三文魚、金槍魚、沙丁魚、秋刀魚、鰻魚、鯰魚等。
3.各種蛋黃(注意,蛋清中沒有)。以雞蛋為例,一個蛋黃能提供約40單位維生素D。
4.各種全脂奶、奶酪和奶油(注意,脫脂奶中含量甚微)。一杯8盎司的牛奶含有至少100單位維生素D,而6盎司酸奶含有80單位。
補充維生素D的幾點忠告
1.肝類、蛋類雖然維生素D含量高,但膽固醇也高,需慎吃。
2.超市購買牛奶或豆奶時細看標注有維生素D含量的標簽,以高者為佳。必要時選擇強化食品。
3.維生素D屬脂溶性,烹調時宜加適量食用油或與肉類搭配,以提升維生素D的吸收率。
4.食補務必與光補相結合,單憑食補很難達標。
5.藥補要慎重。維生素D屬于脂溶性,服用過量難以排出,容易在體內蓄積甚至中毒,引發高鈣血癥,出現惡心、肌肉無力、意識模糊和身心疲憊等癥狀。所以,除了孕婦、嬰幼兒等特殊群體,一般人群不要隨意服用維生素D的藥物制劑。如果必須服用,一定要接受醫生的指導,防止過量。
文/蘭曉雁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