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星星的孩子”(孤獨癥群體)被看見、被理解,也讓他們擁有自我成長的機會,近日,徐匯區民政局“星青年,向未來”項目舉辦了一系列社會融入教學活動,用愛織就一張立體支持的網。
采茶體驗
“我也能做出會‘變身’的東西!”這是阿杰(化名)完成第一團茶葉揉捻后驚喜的發現。在“小小茶農”課堂里,他從一開始手指僵硬,到最后熟練地翻轉、揉捻,一遍遍練習,只為把手里的葉子變成真正的茶團。
烘焙課堂
在DIY烘焙課上,星青年們學著拿刮刀、調比例,專注地攪拌、填模,一爐香氣騰騰的餅干出爐,也讓他們第一次觸碰到“職業”兩個字的真實輪廓。烘焙、種植、手工藝……四場職業體驗課,不僅是技能訓練,更是一場“我能行”的自我探索。
生活自理能力培養
生活課堂里,日常也能成為舞臺。小軒(化名)笨拙地疊著T恤,一次次失敗后終于對折成功,喜悅溢出臉龐;小徐(化名)從害怕油膩到樂在其中,當最后一個碗“叮當”放入瀝水架,他說:“原來洗碗也沒那么難。”
走進超市的玲玲(化名)一開始怯怯地躲在人群后,緊握購物單的手輕輕發抖。當她拿起飲料,鼓起勇氣走向收銀臺,收銀員的一句“謝謝光臨”,讓她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家長喘息賦能活動現場
成長不僅屬于孩子,也屬于他們背后的家庭。在“家長喘息賦能”活動中,一場風箏繪畫悄然展開。家長們一邊專注涂色,一邊講述著孩子的變化:從不愿開口到愿意參與,從沉默寡言到愿意表達。有家長對記者說:“這可能是我這一年,最輕松的一天。”
從職業培訓到自理課堂,從茶園到草地,徐匯用“技能—生活—家庭—社區”四維服務,為星青年筑起成長的階梯。據活動后的調查問卷結果顯示,50%的參與者在培訓后主動嘗試獨立任務,90%的家長在喘息活動中獲得情緒疏解。
據悉,徐匯將凝固更多社會力量,探索多元創新模式,讓家庭的關愛、機構的指導和社會的支持交織成網,助力孤獨癥青年都能在社會的坐標系里,找到屬于自己的發光軌跡。
記者:沈藝飛
編輯:邱彩紅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徐匯官方賬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